首页> 中文学位 >桂林壮族饮食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6h】

桂林壮族饮食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研究的背景

1.1.1国际背景

1.1.2国内背景

1.1.3壮族背景

1.1.4选题背景

1.2研究的目的

1.2.1搜集整合壮族传统饮食文化资源

1.2.2促进壮族饮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2.3推动壮族旅游饮食文化产业创新

1.2.4探讨壮族饮食文化创意发展路径

1.3研究的意义

1.3.1理论意义

1.3.2现实意义

1.4研究的内容

1.4.1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1.4.2文献查询和理论研究

1.4.3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

1.5研究的方法

1.5.1文献研究法

1.5.2田野调查法

1.5.3深度访谈法

1.5.4案例分析法

1.6主要创新点

1.6.1整合了桂林壮族传统饮食文化资源

1.6.2构建了桂林壮族饮食文化产业体系

1.6.3提出了桂林壮族饮食文化创新路径

第2章 壮族饮食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相关研究综述

2.1饮食文化研究

2.2饮食旅游研究

2.3创意产业研究

2.4壮族饮食研究

第3章 壮族饮食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研究的概念

3.1相关概念界定

3.1.1饮食文化

3.1.2饮食文化旅游

3.1.3文化创意产业

3.1.4旅游文化创意产业

3.2相关理论阐述

3.2.1饮食文化理论

3.2.2产业结构理论

3.2.3协同创新理论

第4章 桂林壮族饮食文化资源构成及其风格特点

4.1桂林壮族分布与饮食资源环境

4.1.1桂林壮族分布

4.1.2饮食资源环境

4.1.3饮食资源类型

4.2壮族饮食文化的风格形成

4.2.1史前欧骆底色

4.2.2先秦饮食初成

4.2.3宋元明清发展

4.2.4近现当代昌盛

4.3壮族饮食文化的特点

4.3.1好客尚礼

4.3.2嗜酒重茶

4.3.3稻糯羹鱼

4.3.4嗜好野杂

4.3.5白切生食

4.3.6喜食酸辣

4.3.7喜好腌腊

第5章 平安寨壮族饮食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5.1平安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5.1.1梯田观光旅游

5.1.2村寨民俗旅游

5.1.3休闲度假旅游

5.2平安寨旅游饮食产业发展现状

5.2.1食材产业

5.2.2餐馆产业

5.2.3茶酒产业

5.3平安寨饮食文化旅游产业问题

5.3.1菜品菜系不全

5.3.2食品包装欠缺

5.3.3环境氛围不浓

5.3.4创新创意较差

第6章 桂林壮族饮食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路径探讨

6.1桂林壮族饮食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体系构建

6.1.1壮家园生态食材体系

6.1.2壮家味菜品菜谱体系

6.1.3壮家风餐具厨具体系

6.1.4壮家境餐馆餐吧体系

6.1.5壮家乐食街食艺体系

6.1.6壮家情美食购物体系

6.2桂林壮族饮食文化旅游媒体影视宣传

6.2.1桂林壮族美食图书画册出版

6.2.2桂林壮族美食影视作品传播

6.2.3桂林壮族美食新闻报刊宣传

6.2.4桂林壮族美食网络信息交流

6.2.5桂林壮族美食文化旅游节庆

6.2.6桂林壮族美食文化旅游展示

6.3桂林壮族饮食文化旅游项目创意设计

6.3.1壮家园生态食材形象创意设计

6.3.2壮家味菜品菜谱装帧创意设计

6.3.3壮家风饮食器具形质创意设计

6.3.4壮家境餐馆餐吧装饰创意设计

6.3.5壮家乐食街食艺营管创意设计

6.3.6壮家情美食购物包装创意设计

第7章 研究结论与问题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研究不足

7.3问题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饮食文化是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起源最早、保持最久、本底最厚、特色最浓、体系最全、内涵最深的文化核心结构成分。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建筑、服饰、歌舞、音乐、语言、信仰、精神、人格、身份都有可能彻底消失,而他们所创造的传统饮食文化往往不可能完全消失。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气候、环境、资源、物产、技术、取向、选择等影响因素不同,他们所创造、衍生、发展起来的传统饮食风格特点及其饮食文化体系也就有所差异。据相关资料考证,明代中期以前,今桂林所辖范围的市区、临桂、全州、灌阳、兴安、灵川、资源、龙胜、永福、荔浦、平乐、恭城、阳朔等区域,几乎都有壮族人口密集分布,直至清代中期以后,由于战争、灾变、迁徙、融合等多种原因,目前壮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龙胜的龙胜镇、龙脊、瓢里、三门,永福的罗锦,临桂的茶洞、宛田,阳朔的高田、普益、金宝,荔浦的马岭、杜莫,平乐的源头,灵川的大圩,恭城的三江等区域,总人口约20万人,其中阳朔高田、龙胜龙脊、临桂宛田、荔浦马岭、灵川大圩等地的壮族文化风情及其饮食文化内容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关系最为密切。尽管桂林绝大多数区域已经没有壮族人口集中分布,但鱼羹稻饭、嗜好狗肉、偏爱食虫、喜欢蛙肉、钟爱鱼生、不忌猫蛇、黄焖鼠干、豆糯粽子、糍粑米饼、焖炖野味、炒煮田螺等壮族食风本底依然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已经汉化了的原壮族先民聚居区。
  饮食文化是旅游食、宿、行、游、购、娱六大核心要素之一,并与其他五大要素紧密相关、彼此交叉融合,其中游、购、娱的核心内容,必然与美食街游、饮食购物、饮食娱乐密切关联。因此,研究壮族饮食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对于壮大桂林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龙脊平安壮寨为典型,在分析壮族饮食文化发展历程及其本底特色基础上,重点探讨桂林壮族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环境物产、结构类型、风格特点、旅游发展、产业现状、创新手段、发展潜力等问题,构拟壮家园生态食材、壮家味菜谱菜系、壮家风餐具厨具、壮家境餐馆餐吧、壮家乐食街食艺、壮家情美食购物等壮族饮食文化旅游创新创意产业体系,通过图书画册、影视作品、新闻报刊、网络信息、旅游节庆、旅游会展等形式,创新创意发展壮族饮食文化旅游媒体影视传播产业,通过生态食材形象、菜品菜谱装帧、食具食器形质、餐馆餐吧装饰、食街食艺营管、饮食商品包装等创新创意设计,开辟桂林壮族饮食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