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昆仑地区地壳形变特征及构造意义
【6h】

东昆仑地区地壳形变特征及构造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东昆仑地区地质概况

1.2 东昆仑地区的区域构造研究现状

1.3 东昆仑地区的研究意义

1.4 壳幔结构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

1.6 今后工作展望

第2章 地震各向异性

2.1 地震各向异性的来源

2.2 地震各向异性分类、成因和机制

2.3 地震各向异性观测方法

第3章 剪切波分裂原理及方法原理

3.1 震相选择

3.2 坐标旋转

3.3 剪切波分裂原理

3.4 剪切波分裂方法

3.5 剪切波分裂方法对比

3.6 分裂结果处理

3.7 剪切波研究现状

第4章 东昆仑地区S波分裂研究

4.1 区域流动地震台站研究

4.2 台站的布设

4.3 数据处理

4.4 GM方法

4.5 Wüstefeld方法

4.6 方法对比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5.1 分析讨论

5.2 结论

5.3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东昆仑地区地处青海省境内的中西部,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区域包含多条缝合带和诸多地体,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区域。其中的东昆仑断裂带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的一条大断裂带,该断裂带历史悠久,发育在新生代时期,且在第四纪时期活动十分频繁。青藏高原东北缘记录了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和汇聚的远场效应,且仍处于侧向生长阶段,是研究青藏高原变形机制和演化过程的理想实验室。
  现今,众多地震学家通过研究远震事件来帮助我们科学地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尤其是地壳和上地幔的研究)。研究表明地壳和地幔中广泛存在着各向异性,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与地壳运动特征密切相关,并受到地质结构、岩相、断裂分布和应力环境等因素的多重影响。目前,使用剪切波分裂方法,对地壳和上地幔进行研究分析已经非常成熟和有效了。本文对东昆仑地区上22个地震台站所得到的近7个月的数据在进行一定条件的筛选后,分别使用SC、RC、EV以及GM法进行剪切波分裂测量。期间使用两套代码进行测量,一组得到了15个台站下方的41组各向异性参数;另一组得到了17个台站下方的64组各向异性参数。
  研究表明:祁连地体下方各向异性参数为N99.75°E、1.19s;柴达木-昆仑地体下方为N77.99°E、0.66s;松潘-甘孜地体下方为N131.67°E、1.35s。区域内快波偏振方向与主要断裂带走向一致,各向异性层厚差异较大,地壳上地幔变化横向不均匀,表现为南北厚中间薄,且地壳由南向北为缩短势头。GPS观测数据与区域应力变化一致,有顺时针旋转趋势。柴达木-昆仑地体下方各向异性程度弱,主要为岩石圈贡献,推测为受到两侧地体挤压所致,为壳幔耦合与解耦的过渡带;祁连地体下方各向异性主要由地幔岩石圈贡献,为垂直连贯变形;松潘-甘孜地体下方的快波偏振方向与地表水平位移方向存在一定偏角,下方各向异性主要为地幔岩石圈贡献,但有软流圈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壳幔解耦。昆仑断裂带北侧可能为上地幔变形的转换带和左旋走滑的动力来源。东昆仑地区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北部阿拉善地块和东部鄂尔多斯地块的阻挡,致使区域内部和外部地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东昆仑区域也由初始的NE向运动经由WE向变为ES向的移动,这与GPS观测到的数据吻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