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6h】

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LRTI)致病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 方法:LRTI患儿715份痰标本,616份血标本,于入院24小时内通过抽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及静脉血获得,并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2B法。 结果:715份痰标本中,培养出致病菌138株(18.3%),前三位的菌株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株数相同);616份血标本培养出致病菌146株(23.7%),列前三位的菌株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上述284份病原检测阳性标本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见(4.4%),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铜绿假单胞菌(2.7%);各病区致病菌的分布有所不同:PICU病区列于前三位的病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后两者株数相同);儿一病区前三位菌株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儿二病区前三位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新生儿病区列于前三位的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儿一、儿二、PICU、新生儿病区送检率分别为28.3%、23.5%、62.5%、60.8%,检出率分别为13.3%、22.8%、28.7%、27.4%,其中新生儿病区和PICU的送检率明显高于儿一、儿二病区(p<0.001);0~3岁年龄段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多见;3~7岁则以非发酵菌为主;7岁以上除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外,尚需注意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中,前三位的菌株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及头孢西丁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革兰氏阴性菌中,前三位的菌株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而对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菌检测和耐药分析显示:5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有37株为耐苯唑西林(MRCNS),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及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菌株率高,对含酶抑制剂的抗生素耐药率低。 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除血液病区(儿二病区)外各病区首位致病菌,血液病区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PICU病区大肠埃希氏菌也较多,新生儿病区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株所占比例较大。0~3岁年龄段以产ESBLs菌株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多见,3~7岁则以非发酵菌为主,7岁以上除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外,尚需注意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及头孢西丁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多重耐药菌检测,MRCNS比例较高。革兰氏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而对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产EBSLs菌率高,对含酶抑制剂的抗生素耐药率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