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柳州市154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老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分析研究
【6h】

柳州市154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老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摘要

一 前言

二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资料收集

3.统计学分析方法

4.质量控制

三 结果

1.人口学特征

2.初始治疗数据

3.随访情况

4.总体生存情况

5.单因素生存曲线比较

6.多因素分析

四 讨论

1.老年HIV/AIDS的流行特征

2.老年HIV/AIDS生存情况分析

3.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五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HIV/AIDS生存时间及主要影响因素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了解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老年HIV/AIDS的流行特征、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的进行老年人群艾滋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柳州市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年龄≥60岁的HIV/AIDS病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2014年12月31为随访终点,共收集老年HIV/AIDS154例。总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log-rank对生存曲线的差异进行显著性建议,生存危险因素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老年HIV/AIDS中主要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约为3∶1;平均年龄65.72±4.82岁;民族以汉族为主(59.09%);文化程度以小学以下文化为主;职业主要为农/牧民(55.8%);73.38%的老年HIV/AIDS婚姻状况为已婚;98.7%的感染途径为异性性传播。
  2.81.8%的老年HIV/AIDS病例能在确证后3个月内启动HAART治疗;启动治疗时,71.4%的病例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初始治疗方案主要为: AZT+3TC+EFV/NVP(47.4%)和D4T+3TC+ EFV/NVP(44.2%);46.1%的病例合并3种及以上机会性感染;启动治疗时,病例的WHO临床分期为Ⅰ期30例(19.5%),Ⅱ期38例(24.7%)Ⅲ期47例(30.5%),Ⅳ期39例(25.3%);71.4%的老年HIV/AIDS病例治疗过程中未更换治疗方案;老年HIV/AIDS病例中77.9%治疗过程能按时服药、随访,维持较好的依从性。
  3.154例老年HIV/AIDS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40.92个月,进行有效抗病毒治疗后12月、24月、36月、48+的累计生存概率分别为81.40%、79.32%、77.88%、74.21%、74.21%。
  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使用复方新诺明预防机会性感染、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过程是否更换治疗方案、服药依从性、是否合并机会性感染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带入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得到的结果是年龄和是否使用复方新诺明预防机会性感染是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治疗后生存时间越短;不使用复方新诺明预防机会性感染的老年HIV/AIDS,治疗生存时间越短;基线CD4水平是老年HIV/AIDS的独立保护因素,治疗时基线水平越高,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
  结论:
  1.老年HIV/AIDS确诊年龄越大、开始治疗时间越晚,发生死亡的风险越高。提示应通过及早加强老年人检测与监测,达到延迟HIV/AIDS死亡进程的效果。
  2.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是影响老年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老年HIV/AIDS经确认后,无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为多少,都应该立刻开展HAART治疗。
  3.复方新诺明预防机会性感染的使用是老年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子,加强对复方新诺明的使用可以有效延缓老年HIV/AIDS的疾病进展,降低病死率。
  4.进一步提高老年HIV/AIDS的ART依从性,使抗病毒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