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理卫生问题大学生心理灵活性特征及干预研究
【6h】

心理卫生问题大学生心理灵活性特征及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1.了解心理卫生问题大学生的心理灵活性水平,并构建其心理僵化模型。 2.探索形成一套可提升心理卫生问题大学生心理灵活性的团体辅导方案,并检验该方案的实际效果。 方法: 1.研究对象 1.1采用方便抽样法,2018年2-3月在广西某医科院校选取以下两类人群作为病例组成员: 第一类:医院确诊患有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等心理疾病且继续上学者; 第二类:同时符合以下两项条件的:(1)在2017年10月心理普查中SCL-90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3分,或UPI“想轻生”题目为肯定选项者;(2)近半年遭遇重大生活事件,或行为出现异常、社会功能受影响者。 最终确定符合条件的34名大学生作为病例组成员。 1.2采用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选取2017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专业的342名普通大学生作为健康组成员。 2.研究方法 2.1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认知融合分量表(CFQ-F)、接纳与行动量表第二版(AAQ-Ⅱ)、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对病例组和健康组进行测评,分析比较其心理灵活性水平。 2.2使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围绕“心理僵化特征”这一主题与病例组成员逐一访谈,采用Nvivo11.0进行资料整理,通过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心理卫生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僵化模型。 2.3制定团体辅导方案:以接纳承诺疗法理论为基础,制定涵盖心理灵活性六大过程的结构式团体辅导方案,本方案共13次,分两个阶段,其中第1-4次和第13次为主题活动期,每次120分钟;第5-12次为正念练习期,每次60分钟。 2.4团体辅导实施:将病例组成员分为3组,每组10-12人,其中1、2组为干预组,第3组为等待组。先对干预组成员进行干预,结束后再干预等待组成员。干预活动每周一至两次,所有组别使用同一干预方案。 2.5干预效果的评估:干预组干预结束后,进行量表测评,与等待组成员对照;等待组干预结束时,收集所有成员的自我评价与量表测评结果;干预结束半年后,追踪病例组成员社会功能状况,指标包括学业成绩、旷课情况、休学状况、人际冲突、恋爱情况、社团活动等。 2.6统计分析:访谈资料采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定量资料使用t检验,分析比较干预组与等待组、病例组干预前后、病例组与健康组的心理灵活性水平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理灵活性各维度间关系,使用秩和检验分析病例组干预前后社会功能状况,采用检验水准双侧α<0.05。 结果: 1.病例组心理灵活性水平低于健康组:认知融合水平高于健康组(45.53±10.17,34.01±8.89,t=6.72,P=0.000);经验性回避水平高于健康组(27.83±6.10,20.89±5.94,t=6.12,P=0.000);核心自我评价低于健康组(29.37±4.40,35.73±5.74,t=5.58,P=0.000)。 2.心理卫生问题大学生心理僵化表现在认知僵化和行为僵化两方面,认知僵化的主要特征为低自尊、低自我效能感与偏离自我价值;行为僵化的主要特征为回避与控制。 3.干预前后,干预组与等待组的心理灵活性水平比较:干预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干预组高于等待组:认知融合水平低于等待组(35.90±7.20,45.50±10.80,t=2.91,P=0.007);经验性回避水平低于等待组(21.30±4.04,27.00±7.24,t=2.32,P=0.039);核心自我评价高于等待组(33.70±3.37,31.10±5.24,t=1.65,P=1.65)。 4.干预后,病例组自身心理灵活性水平与干预前比较:认知融合水平低于干预前(37.00±7.74,45.43±10.17,t=7.81,P=0.000);经验性回避水平低于干预前(21.83±4.27,27.83±6.10,t=4.95,P=0.000);核心自我评价高于干预前(33.80±4.05,29.73±4.40,t=4.14,P=0.000)。 5.社会功能状况:半年追踪显示,病例组成员社会功能良好:学业方面,5人参加大学生创新课题;对干预前后两学期成绩统计显示,10名成员有挂科记录,其中7人在干预后挂科数下降或无挂科情况。社会交往方面:3人恋爱,1人成为学生社团社长;干预前7人有暴力等人际冲突经历,9人有旷课情况,干预后无人际冲突状况发生,无旷课情况,无人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 结论: 1.心理卫生问题大学生心理灵活性水平低于普通大学生。 2.心理卫生问题大学生认知僵化主要特征为低自尊、低自我效能感与偏离自我价值;行为僵化主要特征为回避与控制。僵化认知与僵化行为相互促进,导致心理僵化。 3.基于提升心理灵活性的团体辅导能有效提升心理卫生问题大学生的心理灵活性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