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叶嘉莹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6h】

叶嘉莹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一、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的内涵

(一)基本含义

(二)具体特点

二、叶嘉莹比较诗学对古典文论的阐释与开拓

(一)王国维境界说的本质还原

(二)兴发感动理论的生成拓展

(三)联想衍义评词方式的现代疏证

三、叶嘉莹比较诗学批评实践的中西比较特色

(一)感性体验与理性分析互用

(二)宏观界定与微观考察并重

(三)传统评说与现代观念融合

(四)唤发生命意识与知识性探索的统一

四、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的双重意义

(一)理论形态的更生之变

(二)批评范式的深刻变革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叶嘉莹教授创造性地吸收西方现代文学理论,阐发古典文论,批评古典诗词,形成了自己独具时代特色的中西比较诗学体系,实现了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范式的变更。  叶嘉莹的中西比较诗学的理论内涵是以传统文论为根本,比较融合西方文论,对古典文论和文学进行阐发与批评,生成更具活力的理论新形态。我们将从这一方面归纳叶嘉莹诗学的中西比较特色,同时指出它的价值。叶嘉莹的中西比较诗学的基本观点是承认外来影响的必要性;坚持兼容并包比较融合的原则;主张在对中西方文论都深入熟悉的前提下,进行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  叶嘉莹把现象学、佛学等相关理论融入“境界说”的研究,指出所谓“境界”就是作者具体真切的感受和表达,读者具体真切体验和感受,感受和表达的内容是呈现在古典诗词中兴发感动的世界。“境界说”作为评词标准是以作品中感发生命的大小,厚薄为标志,诗词的艺术成就在于兴发感动的本质传达的效果如何。她在对“境界说”进行本质还原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兴发感动理论。叶嘉莹运用传统文论中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观点,又吸收西方符号学等理论,对清代张惠言、王国维为代表的联想衍义评词进行分析,解决了长期纠缠不清的理论问题,近而形成了以兴发感动为基础的感发联想批评方式。在具体批评实践中,叶嘉莹坚持感性与理性、宏观与微观、传统与现代等三个方面的统一。凭主观审美感受去体验和用理性去判断,最终确定作品微观的审美价值和宏观的历史地位,实现了文学艺术自律性和历史依存之间完美结合。  叶嘉莹的中西比较诗学具有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的双重意义,她吸收西方文论,激发传统诗学,形成新的理论,实现了理论形态的更生之变。并且以此批评古典文学,实现了批评范式的革新。它不但为建立新的中国诗学体系提供例证,而且为我们的“为人”、“为学”也提供了生动切实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