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来/去”趋向义的对称与不对称
【6h】

“来/去”趋向义的对称与不对称

代理获取

摘要

趋向动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封闭的小类,“来”和“去”是类中两个重要的成员,它们可以做谓语也可以做补语,它们使用时既能表示趋向意义,也能表示虚化的引申意义。在对上百万字的语料统计基础上,我们发现“来”和“去”的使用存在对称与不对称的现象,一般来说,“来”表示的动作趋向是朝向中心地点,“去”表示的动作趋向是背离中心地点,两者的趋向义存在对应关系。虽然趋向义意义上存在对应关系,但是“来”和“去” 趋向义在使用上却存在对称和不对称现象,对称有对称的条件,不对称有不对称的制约因素。 本着这些问题,本文主要探讨趋向动词“来/去”趋向义使用上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以及其中的制约因素。同时,文章对越南留学生常见的相关偏误作出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本文描写和解释相结合。在对“来/去”对称与不对称现象描述时,主要用描写手法,将“来/去”的趋向义放在空间指示中心系统中进行讨论,采用不对称的理论,运用替换方法确定“来/去”对称和不对称情况,并进而指出其中的制约因素。 文章共有五个部分:(一)引言。这个部分指出了文章的选题缘由和意义,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分五个部分总结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已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语料来源。(二)“来/去”趋向义的对称现象。该部分首先指出“来/去”的趋向义是认知意义,要在空间指示系统中对之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对现有语料的考察,指出“来/去”趋向义的对称表现;在静态语境中,在“来/去”做谓语和补语两种情况下,利用变换分析方法举例论证;最后指出要正确把握“来/去”的趋向义,首先要分清中心地点与语篇中心之间的关系。(三)“来/去”趋向义的不对称现象。该部分首先根据对现有语料的考察,指出“来/去”趋向义的不对称表现;然后,在“来/去”做谓语和补语两种情况下,利用变换分析方法举例论证;最后指出“来/去”趋向义的不对称是非典型的,语用认知的。(四)“来/去”趋向义的对称与不对称制约因素。总的来看,在“来/去”作谓语时,语体和“来/去”的附加色彩是导致“来/去”趋向义使用不对称的因素;做补语时,“来/去”多附着在核心动词后面,核心动词及其它具有方向倾向性词语的出现是导致“来/去”趋向义不对称的因素。(五)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越南留学生在“来/去”的选择上经常会出现类似的偏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中心地点和语篇中心的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影响“来/去”对称与不对称的制约因素。(六)结语。该部分对论文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归纳。

著录项

  • 作者

    栗会;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学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骆明弟;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词类;
  •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趋向动词; 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