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武术理论对中华武术发展作用的研究
【6h】

民国时期武术理论对中华武术发展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法

1.5.2 逻辑分析法

1.5.3 专家访谈法

2 民国时期武术理论倡导的历史背景

2.1 军国民体育思想对武术理论倡导的影响

2.2 实用主义体育思想对武术理论倡导的影响

2.3 民族体育思想对武术理论倡导的影响

2.4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武术理论倡导的影响

3 民国时期武术理论倡导的主要内容

3.1 武术军事化的倡导

3.1.1 野性复归:蔡锷的理论倡导

3.1.2 武力恢复国权:蔡元培的理论倡导

3.1.3 保固有之技能:孙中山的理论倡导

3.1.4 武术救国:张之江的理论倡导

3.1.5 其他武术军事化倡导理论

3.2 武术体育化的倡导

3.2.1 武术体育化倡导的概况

3.2.2 武术进入学校体育课

3.3 武术科学化的倡导

3.3.1 武术科学化倡导的背景

3.3.2 武术科学化的具体表现

4 民国时期的武术理论对中华武术的发展作用

4.1 民国时期的武术理论对学校武术的发展作用

4.1.1 为我国学校武术走向科学化提供了借鉴作用

4.1.2 丰富了我国学校武术的教学方法

4.1.3 为我国学校武术提供了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

4.2 民国时期武术理论对我国当代竞技武术发展的作用

4.3 民国时期武术理论对我国当代健身武术发展的作用

4.3.1 加强了人们对健身武术的重视程度

4.3.2 改变了传授武术的模式

5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武术运动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武术理论研究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武术理论倡导以竞技为形式,以套路和散手为内容的竞技武术理论;倡导以增进健康、祛病延年、修身养性为目的,以各门派传统的武术套路和健身功法为活动内容的健身武术理论;倡导以继承传统、突出攻防实用、开展以实用为主的技击武术理论。共同强调的一点就是尚德育人。这些武术理论倡导的提出并非是一时,而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探讨得出的。在民国时期这种军阀割据、政局动荡、政权更迭、不同的思潮激烈交锋以及连年战火的局势下,武术仍然呈现出发展的趋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当时的武术理论倡导是分不开的。本文以武术理论倡导为引子,探讨和挖掘在民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武术理论,研究民国时期的武术理论对当代武术发展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理论方法,对民国时期武术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内容进行分析,进而说明民国时期武术理论对中华武术发展的重要影响。首先,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民国时期武术理论倡导的历史背景进行阐述:第一,军国民体育思想对武术理论倡导的影响;第二,实用主义体育思想对武术理论倡导的影响;第三,民族体育思想对武术理论倡导的影响;第四,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武术理论倡导的影响。其次,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民国时期武术理论倡导的主要内容:第一,国术军事化倡导,在武术军事化倡导方面包括野性复归、武力恢复国权、保固有之技能、武术救国等理论;第二,国术体育化倡导,概括了将武术列为中小学和大中专院校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三,国术科学化倡导,主要阐述了武术著作的科学化、武术分类标准的科学化和武术竞赛的科学化。再次,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民国时期武术理论对中华武术发展的作用进行概述:第一,民国时期的武术理论对学校武术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我国学校武术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借鉴作用、丰富了我国学校武术的教学手段、为我国学校武术留下了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第二,民国时期的武术理论对竞技武术发展的作用;第三,民国时期的武术理论对健身武术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了人们对健身武术的重视和改变了武术健身方式两个方面。最后,文章对民国时期武术理论进行总结,找出适合当代武术发展的方法,希望武术在未来更好地服务社会。

著录项

  • 作者

    谭明玲;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学科 体育教育训练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照斌;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武术;
  •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武术理论; 作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