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杨丽萍民族舞剧的审美特征研究
【6h】

杨丽萍民族舞剧的审美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

第一章 杨丽萍艺术创作生涯

一、1958年—1980年的艺术活动

二、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艺术活动

三、民族舞剧创作时期的艺术活动

第二章 中国民族舞剧的概况

一、民族舞剧的定义

二、中国民族舞剧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中的问题

(三)发展趋势

第三章 杨丽萍民族舞剧研究

一、独特构思

(一)创作背景

(二)内容与演员

二、文化内涵

(一)民族文化

(二)宗教文化

三、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一)艺术价值

(二)社会影响

第四章 杨丽萍民族舞剧的审美特征

一、风格特征

(一)民族性

(二)地域性

(三)仪式性

二、艺术特征

(一)舞蹈语言特点

(二)舞蹈情感表达

三、美学特征

(一)服饰形象美

(二)音乐表现美

(三)舞台综合美

(四)舞蹈动作美

第五章 杨丽萍民族舞剧与其它民族艺术作品比较

一、专一性

二、原生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的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舞蹈,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人们的劳动生活紧密相连,舞蹈可以更加具体生动的表达出人们的内心情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舞蹈文化也一直在传承、创新与提高。舞剧,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兴起的一门独立艺术,主要的表现手段是舞蹈,并与音乐、美术、文学和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所构成的一种具有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随着舞剧的诞生,一些编创者不断涌出,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舞剧作品,带动了舞剧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民族舞剧,不仅展现出各个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更加凸显出我国民族舞剧的独特性。
  杨丽萍,中国舞蹈艺术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杨丽萍在她的舞蹈艺术生涯中,表演和编创的舞蹈以及民族舞剧在我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在民族舞剧方面更加突出。她将原生态的作品搬上舞台,使民族舞剧得到突破,对民族舞剧的创作有着创造性的业绩,促进了舞剧的发展,带动了中国舞蹈事业的进步,成为了中国舞蹈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以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民族舞剧的审美特征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杨丽萍艺术创作生涯、中国民族舞剧的概况及杨丽萍民族舞剧的研究、审美特征、与其它民族艺术作品比较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引言:论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现状。通过对杨丽萍创作艺术生涯的阐述以及代表作品的分析来深入挖掘出杨丽萍作品的审美特征。
  第一章:杨丽萍创作生涯的阐述。1958年杨丽萍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白族农民家庭,1971年被选入了西双版纳自治州歌舞团,很快成为团里的佼佼者。1980年,杨丽萍被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以她自编、自导的舞蹈作品《雀之灵》参加了全国第二届舞蹈大赛一举成名。2002年回到云南,开始了民族舞剧的创作,编排出《云南映象》、《藏谜》、《云南的响声》、《孔雀》、新版《云南映象》这几部耳熟能详的作品。
  第二章:中国民族舞剧的概况。本文从民族舞剧的定义和中国民族舞剧发展中的现状、遇到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了中国民族舞剧的基本概况。
  第三章:杨丽萍民族舞剧研究。杨丽萍的民族舞剧作品从创作背景、演员与内容的展现,体现出独特的构思。通过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有机结合研究民族舞剧的文化内涵,以此说明民族舞剧的艺术价值及社会的影响,体现出杨丽萍在创作时期民族舞剧作品的特征。
  第四章:杨丽萍民族舞剧的审美特征。本文的重点,从民族性、地域性和仪式性体现出民族舞剧的风格特征,通过对舞蹈语言和舞蹈情感所表现出的艺术特征和民族舞剧中的音乐、服饰、舞美和动作所延伸出的美学特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体现出杨丽萍民族舞剧的审美特征。
  第五章:通过杨丽萍民族舞剧与其它的民族艺术作品进行比较,从专一性和原生性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杨丽萍民族舞剧的独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