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最后一片叶子》及其汉译本的主位结构对比分析
【6h】

《最后一片叶子》及其汉译本的主位结构对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Contents

List of Table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3 Organization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Two Literature

2.1 Researches of thematic theory in translation

2.2 Researches On the equivalence and the shift in translation of thematic structure

2.3 Researches on the equivalence and the shift in translation of O-Henry’s short stories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The deftnition of Theme and Rheme

3.2 Simple,multiple Theme and clausal Theme

3.2.1 Simple Theme

3.2.2 Multiple Theme

3.2.3 Clausal Theme

3.3 The definition of the thematic progression

3.3.1 A continuous Theme thematic progression

3.3.2 A continuous Rheme thematic progression

3.3.3 A simple linear thematic progression

3.3.4 A cross linear thematic progression

Chapter Four Methodology

4.1 Research questions

4.2 Research methods

4.3 The working standard to identify Theme and Rheme in corpus

4.4 The working standard to judge equivalences and shifts between the English text and the Chinese text

4.5 Procedure of data collection

4.6 The selection of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Last Leaf and its Chinese version by Wang Yongnian

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5.1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es of thematic structure

5.1.1 The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ext

5.1.2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text

5.2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5.2.1 The analysis of the Engfish text

5.2.2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text

5.3 The summary of equivalences and shifts between the two texts

5.3.1 The equivalences and shifts of thematic structure

5.3.2 The equivalences and shifts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1.1 The equivalence of thematic structure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6.1.2 The shifts ofthematic structure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6.2 Limitations

6.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6.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nslation research

Appendices 1 The English Text Written by O·Henry

Appendices 2 The Chinese Text Translated by Wang Yongnia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声明

展开▼

摘要

主述位的翻译的对等与转换的实现形式是近年来主位理论的翻译实践研究的热点。国内外的一些语言学者采用语篇功能的三个子系统,即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对语篇进行了小句和词汇层面的相关研究。近年来,不少学者将语言学研究成果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对语篇本身及其译文做相关的对比和比较分析,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语言学视角。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因其出乎意料的结局,成为许多语言学者的语篇研究文本,但他们的译文研究主要基于传统经验或者美学理论,主观色彩浓厚。而功能语言学界认为,客观的语篇分析方法更能体现小说或诗歌等语篇及其译本之间的翻译差异性。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试图将韩礼德的主述位理论作为理论框架,采用数据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探索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及其汉译本的主述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在英汉两种语篇之间的不同表现,以及这些变化对语篇功能的影响。
  本文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探讨:第一,《最后一片叶子》及其汉译本的主述位结构(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和句项主位)相关分布情况如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第二,《最后一片叶子》及其汉译本的主位推进模式推进分布情况如何?段落之间的推进模式有何特点?第三,上述针对原文和译本的主位结构分析是否存在翻译对等或相应的翻译转换问题?若存在,表现在哪里?有何特点?
  为了解决以上三大问题,本文首先采用数据统计的方法,以韩礼德(2008)《功能语法导论》对主述位结构的三大成分单项主位(包括参与者、环境成分和过程成分)、复项主位(包括主题主位或经验主位、人际主位和语篇主位)和句项主位的定义为划分基准,同时结合描述性的分析方法,试图发现其分布的特点。其次,主位推进模式类型主要采用朱永生的分类(1990/1995)(涉及四种模式:主位同一,述位同一,简单线性推进和交叉推进)和描述性分析的方式进行。《最后一片叶子》中四片叶子的出现,承担着主人公命运变化起伏的重任,因此本文拟采用这四片叶子作为分析落脚点,将它们相关的段落作为推进模式的分析材料,试图从主线情节上发现原文和译本在主位推进模式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第三,语篇元功能的分析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传递语篇信息最大化,语篇衔接效果最大化。因此本文以此为评估基准,对比两者在翻译对等和转换上的差异及其特点。
  以上研究表明:从主位结构分布上看,一方面《最后一片叶子》两个文本的主位结构都存在对等的状况:两个译本都是简单主位占主要的地位,分别以65.42%和80.77%在三种主位中占据首位,其比例远超于其他两个主位。这表明,作者和译者运用简单的主位结构去表达他们的内在信息功能,语篇效果呈现出简洁化,贴近大众;另一方面,它们的主位结构也存在差异:横向对比来看,中译本的简单主位比英文原本的高出许多,而中译本的多重主位(19.23%)和句项主位(0%)比英文原本的减少了15.35%,而这15.35%恰恰是中译本的简单主位和英文原本的简单主位两个数值之间的差,这也表明了译者减少了多重主位和句项主位这些复杂的信息结构的使用,增加了简单主位来降低了译本的语言难度,语言语篇效果趋向于简洁化的特点。从主位推进的分布和排列来看,一方面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推进被保留,即翻译的对等:作者和译者都采用了主为同一和述位同一的方式来推动四片叶子的主要情节,同一位置即主位或述位上(最后一片叶子的描述)被反复加强推进,这样的信息的表达方式强调了主位或述位信息的语篇效果,使得作者原本的信息点能被高度识别,最后一片叶子给予女主人公琼西的心理力量渐渐被加强;另一方面,它们之中依然存在推进的转换:在英文原本里,推进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为主为同一型。这说明作者使用主位作为背景信息引出琼西对命运对生命变化的深刻认识。而在中译本中,推进类型趋向多样性,四种推进类型都有均匀呈现。这说明译者采用多角度的变化,将最后一片叶子和琼西以及其他事物互换位置,呈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而不是单一的直线影响。这一点译者的布局较好于原文,更为客观化反映自然界的生死联系。总的来说,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虽然被一部分被改变了,但是它保存内部信息的完整性,即将原句的长句拆分为零碎的流水小句,使得语篇信息的从表层结构上的流动变为语篇内在层面上的流动。换句话说,英语小句注重结构的严谨性,而汉语则注重话题的连贯性,因此,译者对原文作了一些语言转换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原文的信息性和保持主题的连贯性,这也是为了语篇效果的对等服务的。译者采用了这样的翻译策略是为了更贴近原文的叙述风格,获得相对更多的语言的对等,使得小说的主要信息得以保存和传递,语篇功能效果实现最大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