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东L高职院校为例
【6h】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东L高职院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缘由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关键概念的界定

1.高职院校

2.课程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4.课程实施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六)研究思路

一、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

(一)使高职生充分认识自我和了解就业环境

(二)有效引导高职生进行职业规划及人生生涯规划

(三)促进高职生顺利就业并适应职场

(四)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五)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和声誉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现状:基于广东L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

(一)广东L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整体情况

(二)广东L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管理情况

1.管理架构

2.实施管理

3.质量监控

(三)广东L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1.基于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2.基于教师的调查与分析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1.照搬国家课程设计,缺乏高职特色

2.课程地位边缘化,高职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3.对课程的投入不足,课程开发受限

4.课程管理层次多,缺乏统一性

5.课程缺乏即时反馈和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6.教师教学水平不高,领悟课程存在差异性,专业发展不受重视

7.家庭、社会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问题归因分析

1.学校层面:对课程的地位认知与管理水平的局限

2.教师层面:教师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授课目标不同

3.高职学生层面:对课程的认知及学习能力不足

4.外部环境层面:课程实施时间及收效的局限

四、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效果的对策

(一)树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动态观

1.课程切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创设校本课程

2.关心教师的成长需要,给予改进及发展空间

3.课程切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课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社会需求

(二)创造有利条件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1.唤醒学校全员对课程的重视

2.动员社会、家庭的积极参与

3.加大课程实施的投入力度

4.合理规划课程的管理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狠抓课堂教学确保课程实施基本途径的质量

1.坚持学生主体观

2.转变教学方式

3.优化评价标准

(四)打造并维护让学生从小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大环境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2016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但大学毕业生在半年内的离职率却居高不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尤其明显,其离职率普遍比其他类型的毕业生高出约十个百分点,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他们对职业目标不明确、生涯规划能力不足和职场适应能力较弱等有关。然而这些都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所希望达到的目标,由此可见该课程实施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研究者长期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一线教学工作,深知当前该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实施效果让人堪忧,也深刻明白该课程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质量的高低,影响到高职生未来的就业或创业,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如何促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实施是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方法,对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最后提出了改善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缘由、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对与本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对高职院校、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课程实施这四个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为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主要阐述实施该课程对高职生、对高职院校和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第三部分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现状,是基于广东L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结果。首先分析了广东L高职院校课程实施的整体情况、管理情况,其次概括了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结果。
  第四部分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首先,分析了该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在学校层面存在照搬国家课程设计,缺乏高职特色、课程地位边缘化、课程投入不足、课程管理层次多等问题;第二,在教师方面存在教学水平不高、对课程的理解存在差异和专业发展不受重视的问题;第三,家庭、社会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对该门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究其原因有:一是学校未对课程地位的认识和课程管理者水平有限;二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授课目标不同;三是高职学生对该门课程认知不够正确和学习能力不足;四是课程实施时间及收效的局限性。
  第五部分阐述了改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效果的对策:一要树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动态观;二要创造有利条件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三要狠抓课堂教学确保课程实施基本途径的质量;四要打造并维持使学生从小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大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