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学特征及其恢复状态评价研究
【6h】

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学特征及其恢复状态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第一章绪论

1.1 引言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恢复生态学

1.2.2 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1.2.3 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多样性动态

1.2.4 植被恢复过程中基于Exergy的群落结构动态

1.2.5 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态水文功能动态

1.2.6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评价

1.2.7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研究地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地处广西东北部,109°36′—111°29′E,24°15′—2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设置及调查

2.2.2 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研究方法

2.2.3 群落结构动态研究方法

2.2.4 土壤-生态水文功能特征研究方法

2.2.5 恢复状态评价研究方法

2.3 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三章 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

3.1结果与分析

3.1.1 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

3.1.2 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的 α 多样性

3.1.3不同恢复阶段的 β 多样性

3.2 讨论

第四章 不同恢复阶立木生物量模型构建及分配格局

4.1 结果与分析

4.1.1 不同恢复阶段立木地上生物量生长模型

4.1.2 不同恢复阶段立木地上生物量分配及其特征

4.1.3 不同恢复阶段檵木生物量分配及其特征

4.2 讨论

第五章 不同恢复阶段基于热力学群落结构动态变化

5.1 结果与分析

5.1.1 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种类化学势差异

5.1.3 不同恢复阶段生态?和结构?

5.2 讨论

第六章 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生态水文功能特征

6.1 结果与分析

6.1.1 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物理性质

6.6.2 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持水特性

6.6.3 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渗透率

6.6.4 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生态水文功能

6.2 讨论

第七章不同恢复阶段恢复状态的综合评价

7.2 结果与分析

7.2.1 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土壤生态水文功能的恢复比较

7.2.2 不同恢复阶段灰色关联度分析

7.2.3 不同恢复阶段恢复状态的综合评价

7.2 讨论

第八章主要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