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6h】

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2.研究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调查法

二、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的价值

(一)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融入培养职业精神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职业生涯发展

1.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与技能的目标性

2.有助于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有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主动性

(二)构建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良性循环

1.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认可程度

2.可有效实现通过“老生”影响“新生”的良性循环

(三)企业对毕业生职业精神的认可是学生管理工作者“育人”工作成果的社会价值体现

1.企业招聘的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有利于企业更高效的创造财富

2.企业招聘的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本章小结

三、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调查——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调查工具

(二)调查对象

(三)施测过程

(四)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1.对学生个人基本信息的调查

2.学生对职业精神认知状况的调查

3.学生对职业精神培养诉求的调查

4.学校进行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建设现状的调查

5.学生对学校职业精神教育教学的形式及效果评价的调查

(五)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特点的总结

(六)本章小结

四、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一)高职院校存在供、需两侧的结构变化而产生的矛盾

1.扩招导致生源多样化和素质差异化,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加

2.高职院校对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教育内容脱离企业现实需要

(二)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的要求

1.学生管理工作者管理理念陈旧,与实际脱离

2.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方式方法过于单一枯燥

3.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内容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

4.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途径相对狭窄

5.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模式滞后,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6.缺乏一支专业化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7.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考核标准不明晰

(三)学生自身对职业精神的认识存在差异

1.学生对职业精神教育的思想认识不甚明确

2.学生缺乏对职业精神行为实践的主动性

(四)本章小结

五、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将职业精神元素融入学校规章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1.制度规定里要明确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内容

2.审视高职院校制度缺失,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3.重视制度反馈,引导学生重视个人全面发展

(二)让职业精神内化于管理者之心,提供人员基础

1.坚持“全员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理念

2.明确育人职责,建立新型育人工作队伍

(三)培育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实现文化引领

1.创建以职业精神为引领的校园文化

2.内化学生职业精神观念,加大职业精神培养力度

(四)弘扬职业精神基础上的管理理念创新,实现科学管理

1.明确全面育人的管理目标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手段和方法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3.加强对管理过程的监控

(五)本章小结

六、结论

(一)总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情况的问卷调查

附录2 访谈提纲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