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
【6h】

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实用价值

1.2 岩体裂隙变形的研究现状

1.3 岩体裂隙渗流的研究现状

1.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2岩样裂隙的法向闭合参数分析

2.1 裂隙岩样的强度和变形

2.2 岩样裂隙面粗糙度分析

2.3 首次加载下岩样裂隙法向闭合曲线的拟合

2.5 本章小结

3 循环加载下裂隙闭合本构模型

3.1 岩石的能量耗散概念

3.2 完整岩样循环加载的能量与变形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循环剪切过程中岩样裂隙的法向变形

4.1 试验设备及岩样加工

4.2 循环剪切过程的分析

4.3 煤岩结构面的循环剪切特征

4.4 含构造裂隙面剪切特征

4.5 本章小结

5 岩样裂隙的蠕变与渗流分析

5.1 完整及裂隙岩样的蠕变试验

5.2 啮合岩石裂隙的渗流

5.3 含垫片岩石裂隙的渗流

5.4 关于裂隙渗流试验结果的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岩石单裂隙的变形和渗流特征是岩体裂隙渗流的基础工作。论文采用RMT150试验机、GCTS直剪仪、UCT-2蠕变仪及辐射流渗流装置,对含有人工裂隙的岩石试样进行循环加载条件下单裂隙变形和渗流的试验,研究法向、剪切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的法向变形和法向应力下岩石裂隙的渗流特征,得到如下认识。
  (1)对完整、含水平及竖直裂隙的三组岩样(每组6个)进行常规三轴压缩及循环加载试验,发现水平或竖直裂隙对岩样变形影响较大,对强度影响较小。
  (2)粗糙度是研究裂隙变形和渗流的重要参数,通过测量剖面线高度得到了7种岩样128条裂隙剖面线的粗糙度参数,并分析了节理粗糙度系数JRC、粗糙角i、粗糙轮廓指数Rp及分维D之间的关系。
  (3)对5组86个单裂隙试样进行法向压缩,得到法向应力-闭合曲线。提出了闭合度概念,分析了经典指数模型、BB双曲线模型、周建民幂函数模型、修正指数模型及 Swan指数模型对法向应力-闭合曲线的拟合精度及参数特征,并进行了粗糙度、自然风化及溶液浸泡的影响分析。
  (4)将完整岩样循环加载曲线划分为滞回稳定、前移、后移三种类型,分析了不同应力水平下循环加载过程中完整岩样和裂隙岩样的能量耗散特征,得到了加卸载总闭合量与循环次数的指数函数关系。以加卸载曲线均通过(0,0)和( max i?max i,b)为已知条件,推导了双曲-幂函数模型,得到了加卸载曲线的初始刚度和最大隙宽与循环次数的指数函数关系,由此可确定每个循环的加卸载曲线。
  (5)分析了循环剪切过程的分段特征和法向变形机理,认为法向变形与岩石裂隙面强度、粗糙度和法向应力水平有关,较好解释了煤岩裂隙(9个试样)及人工岩石裂隙(16个试样)的直剪试验结果。
  (6)根据多级加载下岩石裂隙法向蠕变曲线,提出了岩石裂隙多级加载下的蠕变机理,分析了渗流裂隙的蠕变特征,流体的冲刷排屑对蠕变有重要影响。
  (7)建设了多级加载下裂隙渗流试验系统,对5组10块裂隙岩样进行了19次辐射流方式的渗流试验。小隙宽范围内的裂隙渗流随法向闭合依次存在群岛流、过渡流和沟槽流三个阶段。啮合裂隙渗流多处于后两个阶段,而含垫片裂隙渗流处于前两个阶段。单水头流量与法向应力呈指数函数关系,受应力历史影响较大;与力学隙宽存在较好的次立方关系,其指数平均值为2.43。

著录项

  • 作者

    郭保华;

  •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
  • 学科 采矿工程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尤明庆;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D745.21;
  • 关键词

    岩石裂隙; 变形特征; 渗流性能; 循环加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