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棉大卷叶野螟的交配行为及繁殖适度研究
【6h】

棉大卷叶野螟的交配行为及繁殖适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概述

1.2蛾类昆虫的交配行为及繁殖适度主要研究进展

1.2.1温度、光照等对昆虫寿命、交配及繁殖的影响

1.2.2多次交配及其对昆虫繁殖适度的影响

1.2.3延迟交配对昆虫繁殖适度的影响

1.2.4日龄对昆虫繁殖适度的影响

1.2.5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及利用

1.3研究棉大卷叶野螟交配行为及繁殖适度的重要性

1.4本研究的目标

2材料与方法

2.1棉大卷叶野螟的生物学

2.1.1年生活史、越冬及各虫态历期观察

2.1.2生活习性观察

2.1.3成虫寿命

2.2棉大卷叶野螟的交配行为

2.2.1供试虫源及饲养方法

2.2.2雌雄成虫求偶与交配行为观察

2.2.3雌雄成虫交配前期和雌虫产卵前期

2.2.4成虫的交配和产卵节律

2.2.5日龄对成虫交配的影响

2.2.6成虫交配能力与雌雄比的关系

2.2.7不同光照条件对成虫交配的影响

2.2.8不同温度对成虫交配的影响

2.3棉大卷叶野螟的繁殖适度

2.3.1供试虫源

2.3.2雌虫不同交配时长对其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

2.3.3雌虫不同交配次数对其产卵期、产卵量、孵化率及成虫寿命的影响

2.3.4雌雄成虫不同年龄组配对成虫繁殖适度的影响

2.4棉大卷叶野螟性信息素

2.4.1不同日龄棉大卷叶野螟雌虫活体野外诱集力作用距离

2.4.2雌虫性信息素的提取及生物测定

2.4.3室内近距离雌成虫活体及其提取物诱集力比较

2.4.4不同生理阶段雌成虫性信息素释放节律

2.4.5棉大卷叶野螟雌成虫性信息素日释放节律

2.4.6棉大卷叶野螟雄成虫对雌虫的诱集力

2.5资料的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棉大卷叶野螟的生物学特性

3.1.1雌雄蛹的主要区别

3.1.2雌、雄成虫的特征及其区别

3.1.3年生活史

3.1.4生活习性

3.1.5成虫的寿命

3.2棉大卷叶野螟的交配行为

3.2.1雌雄成虫求偶与交配行为过程

3.2.2雌雄成虫交配前期和雌虫产卵前期

3.2.3成虫交配的昼夜节律

3.2.4成虫产卵的昼夜节律

3.2.5 日龄对成虫交配的影响

3.2.6成虫交配持续时间

3.2.7成虫的交配能力及其与雌雄比的关系

3.2.8不同光照条件对成虫交配的影响

3.2.9不同温度对成虫交配的影响

3.3棉大卷叶野螟的繁殖适度

3.3.1雌虫不同交配时长对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

3.3.2雌虫不同交配次数对其产卵期、产卵量、孵化率及寿命的影响

3.3.3雌雄成虫不同年龄组配对其繁殖适度的影响

3.4棉大卷叶野螟性信息素

3.4.1棉大卷叶野螟雌成虫活体对雄虫的诱集力

3.4.2棉大卷叶野螟不同日龄雌成虫活体对雄虫的诱集力

3.4.3棉大卷叶野螟不同日龄提取物及雄虫的野外引诱距离

3.4.4棉大卷叶野螟提取物和雌成虫活体对雄虫的室内诱集力

3.4.5棉大卷叶野螟不同生理阶段雌成虫活体对雄虫的诱集力

3.4.6棉大卷叶野螟雌成虫性信息素日释放节律

3.4.7棉大卷叶野螟雄成虫的诱集力

4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4.2讨论

4.2.1棉大卷叶野螟的交配行为

4.2.2棉大卷叶野螟的繁殖适度

4.2.3棉大卷叶野螟的性信息素

4.2.4开展棉大卷叶野螟交配行为和繁殖适度研究对该虫防治研究和应用的启示

4.3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学术活动、论文发表等情况

展开▼

摘要

棉大卷叶野螟Syllepte derogata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棉卷叶螟、棉大卷叶虫、包叶虫、棉野螟蛾、棉卷叶野螟。是绿篱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的重要害虫,同时也是农作物棉花的主要害虫。在成功建立室内棉大卷叶野螟实验种群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大量室内实验观察并结合野外调查,系统研究了棉大卷叶野螟的交配行为和繁殖适度。所获主要结果如下:
   1.棉大卷叶野螟在南宁一年可发生5-6代,以老熟幼虫在地上草丛中结薄茧越冬。该虫4-11月为发生为害期,其中7-9月是为害高峰期。低龄幼虫吐丝将叶片缀合成虫苞,群集其中取食;雌蛹腹部第8-9节后缘向前弯曲,生殖孔在第9腹节后缘中央,而雄蛹腹部第8-9节后缘不向前弯曲,生殖孔在第9腹节中央;成虫白天静伏,夜晚活动。成虫寿命与性别、补充营养等有关。
   2.棉大卷叶野螟成虫在羽化当晚不交配,羽化1d即可进行交配,交配率较低,交配率以羽化后2d、3d晚上的较高(>60%),但从第4天起则显著下降。成虫一天中的交配时间出现19:00-03:00之间,交配主要出现在20:00-22:00之间,其中以20:00-21:00发生频率最高。成虫交配持续时间从60-330 min不等,以90-120 min的最多(32.39%),120-150 min的次之(29.58%),超过180 min的较少(8.45%)。成虫交配持续时间与蛾龄有一定关系,一般蛾龄越大,交配持续的时间越短。雄虫一生的交配能力由1-8次不等,但受性比的影响显著,在性比为1:1的条件下,雄蛾平均交配次数仅为1.10±0.07次,而在3♀:1♂至5♀:1♂时,则增加到平均3.73±0.28次。雌蛾交配比例及次数受性比的影响则不大。
   3.成虫交配时间长短对雌虫的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影响显著。在雌虫交配时长为20 min时其平均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孵化率分别为3.15±0.44d、2.31±0.58d、37.46±13.02粒/头和3.91±2.65%,而交配80 min的雌虫,其平均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孵化率分别为1.71±0.27d、6.58±0.82d、218.50±31.15粒/头和73.06±6.79%。交配1次与交配2次的产卵期、产卵量、孵化率、雌虫寿命无显著差异,但与不交配雌虫相比差异显著,不交配雌虫产卵量较小且不能孵化。雌虫延迟交配对其产卵期、产卵量和雌虫寿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与正常交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3♂7产卵期(4.2±0.76d)、寿命(15.40±0.62d)最长,产卵量(189±17.17粒/头)、孵化率(54.39±0.07)最大。
   4.在野外和室内进行棉大卷叶野螟雌雄成虫性信息素及性信息素提取物的检测发现,1-7日龄雌成虫活体及1-7日龄雌成虫性信息素提取物随着日龄的增高,对雄虫的诱集力逐渐降低;1-7日龄雌成虫活体及1-7日龄雌成虫性信息素提取物随着距离的加大,其诱集作用也逐渐下降;1-7日龄雌成虫性信息素提取物对雄成虫的诱集作用明显低于1-7日龄雌成虫活体的诱集作用;雌成虫在产卵3d后性信息素诱集作用恢复到交配前的效果;雌虫在22:00-23:00之间引诱到的雄虫数量最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