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药对广西家蚕品种的毒害性评价及家蚕毒理学研究
【6h】

农药对广西家蚕品种的毒害性评价及家蚕毒理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本论文常用单位及缩写英汉对照

声明

1前言

1.1概述

1.2广西当家家蚕品种的主要性状与特点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农药对家蚕的毒性

1.3.2农药对家蚕生长发育及茧质的影响

1.3.3农药对家蚕和其他昆虫生理生化的影响

1.3.4农药对家蚕和其他昆虫组织器官的影响

1.4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昆虫、农药、主要试剂及仪器

2.1.1供试昆虫

2.1.2供试农药

2.1.3主要化学试剂

2.1.4主要仪器

2.2九种农药对家蚕急性毒性测定方法

2.2.1食下毒叶法

2.2.2浸叶饲喂法

2.3九种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测定方法

2.4九种农药对家蚕拒食毒性测定方法

2.5三种农药对家蚕呼吸生理影响研究方法

2.6四种农药对家蚕中肠和丝腺组织影响研究方法

2.7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方法

2.7.1试剂配制

2.7.2酶液制备

2.7.3标准曲线制作

2.7.4乙酰胆碱酯酶标准曲线的建立

2.7.5样本测定

2.8羧酸酯酶活性测定方法

2.8.1试剂的配制

2.8.2标准曲线的制作

2.8.3 α-萘酚标准曲线制作

2.8.4酶源的制备

2.8.5羧酸酯酶比活力测定

2.9蛋白质含量测定

2.9.1试剂配制

2.9.2蛋白质标准曲线的制作

2.9.3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10家蚕血液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影响研究方法

2.11数据统计与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九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的试验

3.2九种农药对“两广二号”家蚕品种的慢性毒性试验

3.2.1九种农药对“两广二号”家蚕品种的慢性试验

3.2.2 80%敌敌畏慢性毒性桑园安全间隔期的研究

3.2.3 40%毒死蜱慢性毒性桑园安全间隔期的研究

3.2.4九种农药对家蚕的桑园安全间隔期确定

3.3九种农药对“桂蚕一号”家蚕品种拒食毒性的测定

3.4毒死蜱、敌敌畏和杀虫双对家蚕呼吸生理的影响

3.4.1毒死蜱、敌敌畏和杀虫双对家蚕呼吸强度的影响

3.4.2敌敌畏不同浓度对家蚕呼吸强度的影响

3.5毒死蜱和敌敌畏对家蚕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3.5.140%毒死蜱乳油处理的家蚕幼虫AChE活性测定

3.5.2 80%敌敌畏乳油处理的家蚕幼虫AChE活性测定

3.6羧酸酯酶活性测定

3.6.1家蚕不同龄期蛋白质含量测定

3.6.2家蚕不同龄期羧酸酯酶活力测定

3.6.3苦参碱和敌敌畏对家蚕羧酸酯酶活力的影响

3.7敌敌畏对家蚕血液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影响

3.8家蚕组织解剖学研究

3.8.1溴氰菊酯、敌敌畏、苦参碱、杀虫双对家蚕中肠组织的影响

3.8.2溴氰菊酯、敌敌畏、苦参碱、杀虫双对家蚕丝腺组织内部结构特征的影响

3.9农药对家蚕丝腺外部特征的影响

3.9.1六种农药对家蚕丝腺重量的影响

3.9.2六种农药对家蚕丝腺长度的影响

3.10微量农药中毒对原蚕产卵量的影响

4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4.2讨论

4.3本论文的创新点

4.4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家蚕(Bombyx mori.L)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敏感昆虫。农药的使用,有力地控制了害虫的危害,但是对一些经济动物如家蚕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本文就生产上的常用农药品种对广西现行用家蚕品种的毒害性进行了评价,并从组织解剖、生理、生化等方面对家蚕的毒理学行进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毒性评价研究结果:供试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由强到弱顺序为苦参碱、溴氰菊酯、氟虫腈、毒死蜱、敌敌畏、杀虫双、克螨特、草甘膦;毒性等级上分析,“两广二号”家蚕品种比“桂蚕一号”家蚕品种的抗逆性较强;Bt制剂处理家蚕后,持续时间越长,致死中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越小,对3龄和5龄家蚕的LC50相对比值为11:1;敌敌畏、毒死蜱、克螨特、草甘膦2,000倍稀释液的桑园安全间隔期分别为6d、19d、7d和3d, Bt制剂500和1,000倍稀释液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10d和9d,苦参碱、溴氰菊酯、杀虫双、氟虫腈的安全间隔期均超过35d;九种农药对家蚕的拒食毒性由大到小顺序为:溴氰菊酯、苦参碱、杀虫双、氟虫腈、毒死蜱、敌敌畏、Bt制剂、克螨特、草甘膦。
   2、呼吸生理研究结果:不同农药处理的家蚕和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d Fabricius)幼虫,其耗氧量都明显高于对照;1h时,经农药处理的家蚕耗氧量比对照增加18.15%-57.53%,而农药处理的斜纹夜蛾耗氧量比对照处理增加44.32%-100%;敌敌畏不同浓度处理的家蚕,均出现了明显呼吸高峰。
   3、生化机制研究结果:同浓度的毒死蜱和敌敌畏处理家蚕后,毒死蜱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比敌敌畏强烈;家蚕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活力随着龄期增加而增加,5龄时最高;敌敌畏对家蚕羧酸酯酶活力的抑制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苦参碱对家蚕羧酸酯酶活力的抑制率却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处理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农药胁迫后,家蚕血液酯酶同工酶酶带数目随着农药浓度降低呈现倒“V”型的变化。
   4、组织解剖研究结果:切片研究发现,中毒家蚕中部丝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中肠围食膜受损伤,柱状细胞排列疏松,微绒毛颗粒肿胀、变形,有的中肠严重扭曲;中毒家蚕的丝腺重量和丝腺各部分长度与对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农药对家蚕中部丝腺的影响最大。
   5、原蚕产卵特性研究结果:微量农药污染桑叶导致原蚕产卵量下降等不良影响,10mg/L的敌敌畏和0.4mg/L三唑磷处理与对照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