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合理权衡——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管理工作案例分析
【6h】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合理权衡——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管理工作案例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合理权衡:研究综述

1.1国外的研究概况

1.1.1菲利普斯曲线

1.1.2损失函数

1.1.3泰勒规则

1.2国内的研究概况

1.2.1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性

1.2.2中国的损失函数

1.2.3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

1.2.4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点

第二章中国人民银行面临的困境

2.1案例:2008年的中国人民银行

2.1.1 中国人民银行简介

2.1.2情境1:货币政策二难推理

2.1.3情境2:周小川:难题做解

2.2问题界定: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管理所面临的困境

2.3研究的目的

第三章货币政策管理问题的因果关系

3.1概念模型

3.2假设

3.3证明

3.3.1 国际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冲突

3.3.2职能不平衡——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

3.3.3 易受冲击的经济结构

第四章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合理权衡:行动计划

4.1目的与目标

4.1.1目的

4.1.2目标

4.2定位

4.3短期与长期措施

4.3.1应对各国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的冲突

4.3.2化解中国货币政策不同目标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行动计划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4.1主要风险

4.1.1外部通货膨胀风险

4.1.2内部通货膨胀风险

4.1.3物价上涨形成的需求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

5.1.4滞胀的风险

5.2应对措施

4.2.1 加强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

4.2.2建立通货膨胀跟踪系统,做好通货膨胀的预测工作

4.2.3关注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的变化

4.2.4在适当的时机收回过多的流动性

4.2.5关注风险评估,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的日益国际化,中央银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央行的货币政策管理将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以确保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尽管更深的结构性改革可能是长期增长的关键决定因素,但是,货币政策管理在为改革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管理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从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到7月份实行审慎灵活的货币政策,再到11月份明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体现了央行管理者适应并前瞻性地引导宏观经济运行的科学与艺术。
   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作用大,但变化也大。由于进行的是总量调控,因此必须适应宏观经济总体变化及其趋势,相机抉择,适时调整,才能充分发挥其有效性。但是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受制于一些困难的约束条件,例如,固定的汇率体制、不发达的金融体系及许多的制度缺陷,因而在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合理权衡成为了目前货币政策管理工作中最难把握的管理难点之一。
   本报告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面临的困境出发,分析并研究了中国人民银行在面对外部冲击的复杂情况下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及所采取的战略。本报告首先运用商业领域所用的诊断与策划技术及战略性研究工具,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管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阻碍该行实现软着陆的因素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冲突和内部职能的不平衡以及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基于从传统的“以权力为基础的管制经济”向现代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转变的理念,报告最后为中国人民银行设计了一个完整的行动计划,以此来推动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改革,推动和确保央行战略的实施,从而使央行的战略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报告的目的是提出一个概念性的方案,核心是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合理权衡。此外还有许多重要的实际细节需要设计,留待以后的工作中解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