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层财政部门“金财工程”建设滞后的成因及其对策分析——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
【6h】

基层财政部门“金财工程”建设滞后的成因及其对策分析——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缘由

1.2选题意义

1.3文献综述

1.4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

2.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

2.3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章 “金财工程”在基层财政部门的建设状况

3.1“金财工程”的建设目标

3.2“金财工程”在全国的实施情况

3.3我国基层财政部门“金财工程”的建设成效

3.4“金财工程”建设在基层财政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个案分析:徐州市铜山区财政局“金财工程”的建设实践

4.1铜山区财政局“金财工程”建设历程

4.2徐州市铜山区财政局“金财工程”建设绩效

4.3徐州市铜山区财政局“金财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基层财政部门“金财工程”建设滞后的成因

5.1 法律法规不健全,地方财政官员消极应对财政改革

5.2业务规范程度较低

5.3部门之间缝隙严重

5.4复合型人才匮乏

5.5缺乏高层支持

5.6财政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不清晰、分工不明确

5.7正式规划起步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第六章 提高基层财政部门“金财工程”建设效率的对策建议

6.1把“金财工程”建设提升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高度

6.2建设适合县(区)情的本地化财政信息管理体系

6.3坚持“五个统一”建设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金财工程”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背景下提出的电子政务工程,是推行财政改革、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技术手段和有力抓手。在顶层设计环节,“金财工程”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参考了政府再造的模式,是一套科学完善的方案。然而,和“金盾”、“金税”等同期提出的其他电子政务工程相比,“金财工程”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按期完成规划的目标,县区级及以下财政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加滞后。“金财工程”分为业务应用系统、网络和运行维护体系建设三个方面,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滞后是主要问题。财政部门作为组织政府收支的机构,涉及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其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的原因较复杂,如立法滞后、缺乏监督等等。站在公共管理学的视角,基层财政部门普遍存在效率低下、官僚作风浓厚、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以及主管机构设置不完善等问题,使信息化建设工作受到干扰。本文以徐州市铜山区财政局为研究蓝本,通过系统的分析,发现基层“金财工程”建设可以在无缝隙政府等理论的指导下,提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因地制宜建设信息化,并和财政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促进基层政府科学化、精细化理财提供技术支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