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历程与经验
【6h】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历程与经验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

五、基本概念界定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

一、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

(二)列宁的城乡结合思想

二、实践基础

(一)毛泽东的城乡兼顾、城乡互助思想及探索

(二)邓小平的城乡互动思想及探索

(三)江泽民的城乡协调思想及探索

三、时代背景

(一)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城乡差距持续扩大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促使城乡发展观念发生转变

(三)我国已过渡到工业化发展中期,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四)其他国家城乡发展经验的启示

第二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历程

一、提出与定位(2002年——2004年)

(一)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二)将统筹城乡发展定位于“五个统筹”之首

(三)提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中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

二、初步探索(2005年——2006年)

(一)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二)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刚

三、系统化实践(2007年——今)

(一)设立重庆、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二)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三条路径展开实践探索

第三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贡献、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

一、理论贡献

(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城乡融合思想

(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城乡兼顾、重视农业的思想

二、主要成效

(一)农业获得较快发展

(二)城镇化水平获得较大提高

(三)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得到一定遏制

(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开始均衡发展

三、基本经验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奠定城乡统筹的物质基础

(二)搞好顶层设计,把握城乡统筹的改革方向

(三)以“三农”为中心,明确城乡统筹的重点和难点

(四)以城镇化为重要手段,科学规划城镇发展

(五)齐头并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以点带面,积极开展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城乡关系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重要关系,城乡发展是否协调、城乡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然而,由于建国初期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及不合理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诸因素的影响,城乡关系被严重地扭曲,城乡发展差距也持续扩大。虽然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也曾对城乡关系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但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为处理城乡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有其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和列宁的城乡结合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理论源泉;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城乡关系的探索有其可取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为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城乡关系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鉴戒。
  从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到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再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主要经历了提出与定位、初步探索和系统化实践三个阶段。同时,统筹城乡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农业获得较快发展,城镇化水平获得较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得到一定遏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开始均衡发展等。此外,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历程还蕴含着一些基本经验,如大力发展生产力,奠定城乡统筹的物质基础;搞好顶层设计,把握城乡统筹的改革方向;以“三农”为中心,明确城乡统筹的重点和难点;以城镇化为重要手段,科学规划城镇发展;齐头并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点带面,积极开展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