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边境乡村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效果研究——以广西崇左市L村义务教育学生为例
【6h】

边境乡村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效果研究——以广西崇左市L村义务教育学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1.2.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设计

1.3.1 主要概念的界定

1.3.2 研究方法

1.3.3 理论视角

第二章 L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现状分析

2.1 调查点概述

2.1.1 调查地点的选取

2.1.2 调查地点概况

2.2 L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的政策及成就

2.2.1 国家教育救助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

2.2.2 L村所在地教育救助政策及成就

2.3 L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生活状况

2.3.1 贫困家庭就业状况

2.3.2 贫困家庭经济收支状况

2.4 L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费用支出情况

2.5 L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评价

第三章 L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效果评估

3.1 相关性

3.1.1 为贫困学生公平求学提供保障

3.1.2 促进贫困学生健康成长

3.1.3 心理救助欠缺

3.1.4 社会组织救助发展尚不完善

3.2 满意度

3.2.1 对教育救助的认知

3.2.2 对教育救助的评价和实际需求

3.3 效应

3.3.1 学校布局不合理产生的负效应

3.3.2 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救助的影响

3.4 公平性

3.4.1 乡镇教师资源极度匮乏

3.4.2 均等化救助的不公平

第四章 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的对策

4.1 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问题存在的根源

4.1.1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制度性根源

4.1.2 贫困家庭自身的能力及观念上的局限性

4.2 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的对策思考

4.2.1 建立针对边境特殊贫困群体的精准救助制度

4.2.2 进一步均衡配置城乡教学资源

4.2.3 突出社会组织在教育救助中的作用

4.2.4 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救助

4.2.5 引导贫困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救助观念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不足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近年来,进一步加大政府在义务教育救助中的作用,促进教育救助资源公平分配,提升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话题。但是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分配整体上仍不均衡,尤其是西部边境贫困地区尚面临着教育救助资源稀缺的问题,无法满足贫困家庭孩子享受良好教育资源的福利需求。贫困家庭子女在教师资源、就近入学、精准补助、心理救助等方面仍处于缺失的状态,不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笔者结合社会救助和社会政策的相关理论,从教育救助效果研究的视角出发,考察边境贫困家庭子女现阶段的教育救助状况,对其中较为突出的正面和负面效果进行总结,包括教育救助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相关性),教育救助资源在当地分配是否公平(公平性),教育救助的实施是否产生了负面影响(效应),以及受益群体对教育救助是否满意(满意度)等,为下阶段教育救助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以西部边境地区——广西崇左市L村为个案(同时选取L村的邻村——Y村做对比)进行研究。调查发现,教育救助的整体执行效果较好,但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其中正面效果如下:“两免一补”和“营养餐计划”的执行不仅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为孩子公平求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两项政策宣传到位,管理工作也比较规范,稍微不足的一点是“营养餐”可能存在的浪费问题。另外,对贫困学生所在学校办学条件的救助也基本到位,为西部边境乡村孩子上学创造了基础性的条件。学生家长和老师对这些方面的认同和评价较高。而教育救助的负面效果体现在:相关性方面,贫困学生的心理救助缺位,社会组织救助贫乏;公平性方面,乡镇教师资源依旧严重匮乏,特殊贫困村落和家庭救助不足;影响方面,乡镇教学点布局不合理造成了一系列问题,贫困家庭文化资本、家长教育观念及家庭自身的努力对孩子教育救助的获得有一定影响。西部边境乡村教育救助不足根源于多年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以及贫困家庭自身能力和观念上的局限性。要改变此种状况,需要国家、社会及贫困家庭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国家需要尽快完善相关制度,为教育救助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注重贫困家庭自主能力和自立观念的培养;另一方面,贫困家庭也应积极转变观念,进行自我救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