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与经验
【6h】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与经验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问题)、独创或新颖之处

四、研究方法

五、基本概念界定

第一章 粮食安全概述

一、粮食安全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以粮食为本的农业思想

(二)列宁以农民为基础的农业思想

(三)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粮食思想

二、粮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意义

(一)粮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经济意义

(二)粮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政治意义

(三)粮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军事意义

第二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国内挑战

(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资源环境恶化

(二)粮食供需矛盾突出

(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步缓慢

(四)政府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完善

二、国际挑战

(一)国际环境恶化导致粮价暴涨

(二)生物燃料的快速发展

(三)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四)政府政策的支持

第三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国家连续出台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全方位稳定粮食生产

(一)把农民增收作为粮食丰产之“基”

(二)把耕地、水利工程作为粮食创收之“脉”

(三)把科技创新作为粮食发展之“力”

(四)把地方政府作为粮食安全之“责”

二、粮食安全被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一)第一个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成功编制

(二)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三)举办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

(四)新型战略目标的提出

(五)粮食安全被列入《国家安全法》

三、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一)完善粮食产销区对接机制

(二)“互联网+”与粮食安全相结合

四、粮食安全被纳入法制化进程

(一) 粮食安全相关法律条例的成功编制

(二)《粮食法》的逐步成形

第四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效

(一)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不断被完善

(二)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和谐稳定得到保障

(三)“一带一路”共创粮食安全新局面,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基本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科学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二)坚守国家耕地红线,巩固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

(三)全面深化农业体制改革,提高粮食增产能力

(四)坚持农业进出口并重,推动粮食贸易平衡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建国以后,中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做到基本自给。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加深,隐藏的粮食危机不断被激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意识到在粮食不断丰收的背后是一连串日渐白热化的难题,构建一个高效完善的粮食安全体系刻不容缓。
  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有迹可循、循序渐进,有着牢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粮食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粮食安全的思想是其理论源泉,即使存在不足,也为后续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国粮食安全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国内外挑战,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从连续颁布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粮食产量与质量到严抓耕地数量与质量,建立政府与市场的长效机制思想,再到把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战略措施,促进其法制化的建设与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本文将从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论基础、面临的挑战和重要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等方面进行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