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
【6h】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原因

1.3 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有关微信公众号研究概况

1.4.2 媒介融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1.4.3 媒介融合的功能研究

1.4.4 媒介融合的模式研究

1.4.5 当前媒介融合研究的不足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纸媒融合微信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2.1 微信公众号有关概念

2.1.1 微信公众号概念

2.1.2 微信评价指数介绍

2.2 我国传统媒体融合的历程

2.3 纸媒融合微信的现状及缘由

2.4 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1 唱衰传统媒体

2.4.2 搞简单叠加,没有真正融合

2.4.3 报道语言生硬,以宣传报道为主

2.4.4 时效性差,互动性差

2.4.5 技术攻关不够,报道形式单一

第三章 “人民微信”探路融合发展

3.1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创立背景

3.1.1 互联网提高了受众的认知度

3.1.2 互联网形成了许多“圈子”

3.1.3 互联网让网民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3.1.4 互联网促进了产业大融合

3.1.5 互联网改变了传播规则

3.2 “人民微信”融合的做法

3.2.1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

3.2.2 坚持“内容为王’’打造核心竞争力

3.2.3 以技术为驱动,不断创新传播形式

3.2.4 创新管理,不断探索适应融合发展的新机制

3.3 “人民微信”融合的成效

3.3.1 从栏目看,人民微信的内容贴近生活,激发了网民感兴趣的点

3.3.2 从导向看,人民微信始终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3.3 从情感看,人民微信注重对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的情感引导

3.3.4 从传播形式看,人民微信十分注重运用新技术创新传播形式

3.4 “人民微信”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内容创新不够

3.4.2 传播形式较为单一

3.4.3 栏目较为单调

3.4.4 互动得不够

3.4.5 人才研发投入不足

3.4.6 微信营销能力不足

第四章 从“人民微信’’得到的启示

4.1 融合要强化互联网思维

4.1.1 平等的思维

4.1.2 流量的思维

4.1.3 颠覆创新的思维

4.1.4 互动的思维

4.2 融合要提升内容品质

4.2.1 坚持优质原创

4.2.2 放低身段,转变文风

4.2.3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4.2.4 加强情感引导

4.3 融合要加快技术驱动

4.3.1 要擅长运用技术手段创新话语表达形式

4.3.2 加强云平台建设

4.3.3 立足大数据运用,建立各类数据库

4.3.4 在产品技术上不断创新和增强用户体验感

4.4 融合应创新盈利模式

4.4.1 积极探索垂直营销

4.4.2 以小见大,细分领域营销

4.4.3 加强产业链推广营销

4.4.4 媒体转型服务商

4.4.5 探索专业服务收费

4.5 融合应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

4.5.1 明确思路,加强规划

4.5.2 重组媒体内部结构

4.5.3 搭建平台,再造新闻采编流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已成为拉动网民最主要的因素,互联网时代的所有媒介都需要思考如何与移动互联网发生关系,当前,微信就是移动互联网一个炙手可热的应用,传统媒体纷纷试水微信,在融合的进程中,传统媒体虽进行了诸多大胆的尝试,实现了内容的初步聚合,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如何实现深度融合才是关键。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自发布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内容和丰富的传播形式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长期居报纸微信号排名第一位。论文以“人民微信”为典型范本,分析其融合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当前传统媒体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据此提出融合的举措。
  论文认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认真谋划整体的战略布局,破除束缚新闻生产力发展的旧的体制机制,理顺内容生产、运营管理、用户连接等各方面的沟通和联系,建立适应一体化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其次要强化互联网思维,要在制作新闻产品时体现平等的、流量的、颠覆创新的、互动的思维形式;第三,内容永远是王道,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对媒体来说,理应始终坚持优质的原创,加强自身内容建设;第四,当前,传统媒体在技术研发应用方面还很滞后,融合发展要实现突破,技术是关键,可利用新兴技术不断创新传播形式,推进新闻生产;最后,要积极探索并创新经营模式,逐步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论文提出的这些观点对今后我们谋划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当前有关媒体融合学术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