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区善治取向下网格化管理工具研究——以南宁高新区为例
【6h】

社区善治取向下网格化管理工具研究——以南宁高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文献评估

1.1.3 研究问题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创新

1.2.1 研究方法

1.2.2 可能的创新处

1.3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1.3.1 概念阐释

1.3.2 理论工具:善治理论

1.3.3 治理主体—过程—目的的分析框架

第2章 治理参与者:网格化管理主体单一

2.1 高新区社区网格化管理主体

2.2 治理主体:政府主导有余,社区参与不足

2.2.1 政府主导有余

2.2.2 社区参与不足

2.3 简析

第3章 权力运行:网格化管理机制局限

3.1 高新区社区网格化管理流程

3.2 权力运行:自上而下的管控模式尚未打破

3.2.1 触发机制:主体单一、渠道单一

3.2.2 执行机制:协作困难、素质低下

3.2.3 协调机制:共享困难、机构缺位

3.2.4 监督考核机制:力度不够、结果虚化

3.3 简析

第4章 治理目的:网格化管理目标异化

4.1 高新区社区网格化管理成效

4.2 治理目的:偏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4.2.1 重形式轻内容

4.2.2 重管理轻服务

4.2.3 重技术理性轻人文关怀

4.3 简析

第5章 网格化管理工具优化

5.1 多元化治理主体格局的构建

5.1.1 政府层面:明确政府定位,增强部门协作

5.1.2 社区层面:培育自治意识,提升参与能力

5.2 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的优化

5.2.1 触发机制:多主体、多渠道触发

5.2.2 执行机制:创新机制、提升素质

5.2.3 协调机制:搭建平台、建立中心

5.2.4 监督考核机制:完善体系、落实结果

5.3 网格化管理服务理念的重塑

5.3.1 加强网格化研究,避免网格泛化、虚化

5.3.2 完善社区服务,强化网格化服务理念

5.3.3 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网格化服务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自2004年北京东城区首创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来,历经十多年发展,网格化管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区治理、市场监管等诸多领域。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工具的创新备受地方政府追捧。实践证明,社区网格化管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区管理效率、改善了社区环境质量,但从深层次来说,它并没有触动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社区管理体制,在实现社区善治方面的效用也是有限的。本文以善治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我国社区治理实际,构建了治理主体——过程——目的分析框架,并以南宁高新区为个案,对网格化管理工具展开深入研究,回答了“为什么网格化管理工具的运用没能实现社区善治”这一问题。
  从社区治理主体来看,网格化管理工具虽然鼓励社区组织及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过程中来,但由于政府定位模糊、职能转变不彻底、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缺位、社会组织力量薄弱、居民参与意识差等诸多原因,从实践情况来看,主体多元化的社区治理格局并未形成,主要体现为政府主导有余、社区参与不足。
  就社区治理过程而言,主要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工具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剖析,具体来说,通过分析网格化管理的触发机制、执行机制、协调机制、监督和考核机制发现,作为政府主导下的社区管理工具,网格化管理并未从根本上突破政府自上而下的管控模式。
  关于社区治理目的,不可否认的是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密切与社区居民联系、提升社区服务效率、改善社区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对网格化管理缺乏深刻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管理轻服务、重技术理性轻人文关怀的倾向。
  从社区善治取向下剖析网格化管理的局限性并不是要拒绝网格化,而是要从社区善治出发对其进行优化,对此,本文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治理主体多元化;立足实际、借鉴经验,完善工具运行机制;重塑服务理念,回归工具运用目标,从而使其进一步满足社区善治的需要,切实推动我国社区善治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