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野生、养殖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形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及影响因素探究
【6h】

野生、养殖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形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及影响因素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中华乌塘鳢概况

1.1.2 中华乌塘鳢养殖和研究现状

1.2 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介绍

1.3 野生与养殖鱼差异比较研究

1.3.1 外部形态差异

1.3.2 品质差异

1.3.3 遗传差异

1.3.4 生理生化指标差异

1.4 野生、养殖鱼鉴别技术研究

1.4.1 外形方面

1.4.2 品质方面

1.4.3 遗传方面

1.4.4 生化标记方面

1.5 酸和硫化物对水产动物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野生、养殖中华乌塘鳢形态差异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来源

2.1.2 数据测量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

2.2.1 方差分析

2.2.2 主成分分析

2.2.3 判别分析

2.2.4 聚类分析

2.3 讨论

2.3.1 多元分析结果讨论

2.3.2 造成形态差异的原因

2.3.3 小结

第三章 野生、养殖中华乌塘鳢肌肉品质差异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来源

3.1.2 主要仪器

3.1.3 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肌肉质构特性

3.2.2 肌肉胶原蛋白含量

3.2.3 肌肉滴水损失及冷冻渗出率

3.2.4 肌肉pH

3.2.5 肌肉常规营养成分

3.2.6 肌肉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3.2.7 肌肉营养价值评定

3.2.8 肌肉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3.3 讨论

3.3.1 野生、养殖中华乌塘鳢肌肉物理和质构特性分析

3.3.2 野生、养殖中华乌塘鳢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3.3.3 野生、养殖中华乌塘鳢肌肉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3.3.4 野生、养殖中华乌塘鳢肌肉营养价值评价分析

3.3.5 野生、养殖中华乌塘鳢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野生、养殖中华乌塘鳢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来源

4.1.3 血细胞分类与计数

4.1.4 TP测定

4.1.5 SOD活力测定

4.1.6 GST活力测定

4.1.7 FRAP测定

4.1.8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血液生理指标

4.2.2 血液生化指标

4.3 讨论

4.3.1 野生、养殖中华乌塘鳢血液生理指标差异

4.3.2 野生、养殖中华乌塘鳢血液生化指标差异

4.4 小结

第五章 硫化物和酸对中华乌塘鳢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来源

5.1.2 试验方法

5.1.3 采血和血样处理

5.1.4 血细胞计数

5.2.1 硫化物对中华乌塘鳢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2.2 酸环境对中华乌塘鳢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3 讨论

5.3.1 硫化物和酸对中华乌塘鳢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5.3.2 硫化物和酸对中华乌塘鳢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5.3.3 中华乌塘鳢对红树林地埋管道养殖水体中硫化物和酸的耐受性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以野生、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和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为研究材料,分别对其形态、肌肉质构特性和营养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并探究了红树林养殖水体污染因子(硫化物、酸)对中华乌塘鳢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产生的影响,旨在了解不同生长环境对中华乌塘鳢形质的影响,为创建中华乌塘鳢红树林生态养殖品牌以及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海水产品品质标准化管控提供基础资料。结果如下:
  (1)除头长/体长外,各项可量性状比值均有显著差异;三个群体间形态差异显著,池塘养殖组与野生、生态养殖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躯干部位,野生与生态养殖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尾部,通过本研究建立的判别公式,三个不同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均为96.4%,野生组与生态养殖组形态较相近。
  (2)野生与生态养殖中华乌塘鳢肌肉各项质构特性指标、胶原蛋白含量都较相近,均高于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粗脂肪含量显著大于野生中华乌塘鳢;野生、生态养殖和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肌肉大部分氨基酸含量以及总含量无显著差异;根据AAS、CS得出中华乌塘鳢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色氨酸(Trp),野生中华乌塘鳢EAAI均高于两个养殖群体,野生和生态养殖中华乌塘鳢肌肉EPA+DHA含量显著大于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野生、生态养殖中华乌塘鳢肌肉n-3族PUFA总量显著大于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野生、生态养殖中华乌塘鳢肌肉有较佳的质构特性和保健价值。
  (3)三个不同群体RBC呈池塘养殖>生态养殖>野生,野生与不同模式养殖群体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TP以及FRAP值存在显著差异,野生中华乌塘鳢生理健康状况比养殖中华乌塘鳢好。
  (4)在硫化物浓度为1225μ g/L、3000μg/L和pH为4.0、5.5的环境下,中华乌塘鳢血清SOD、FRAP、GST、RBC和WBC有显著变化,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而在500μ g/L硫化物浓度或pH7.1环境几乎不受影响,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系统水体的硫化物和酸浓度不影响中华乌塘鳢养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