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交通中电动自行车的法律规范问题研究
【6h】

城市交通中电动自行车的法律规范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社会现状

1.1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概况

1.1.1 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1.1.2 城市交通中的电动自行车乱象

1.2 现行的法律规范概况

1.2.1 国家标准及国家法律法规

1.2.2 全国各大城市的管理规范

第二章 城市交通中电动自行车法律规范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属性认定模糊

2.1.1 车辆超标现象严重

2.1.2 变更车辆法律属性的尝试

2.2 “全面禁止”措施有失公允

2.2.1 “全面禁止”措施缺乏合法性

2.2.2 “全面禁止”措施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

2.3 执法监管欠缺体系性和一致性

2.3.1 对于生产销售方面的监管疏漏

2.3.2 对车辆状况的监管缺乏连贯性

2.3.3 对驾驶行为的监管缺乏体系性

2.4 损害赔偿缺乏有效保障

2.4.1 大部分电动自行车的驾驶人欠缺足够的偿付能力

2.4.2 电动自行车保险欠缺强制保障的措施

第三章 对电动自行车法律属性的反思与重定

3.1 现行法律规范对电动自行车的规制之困境

3.1.1 电动自行车路权问题的表现

3.1.2 电动自行车的现行法律规范背景

3.2 电动自行车的机动车法律属性探讨

3.2.1 将电动自行车认定为机动车的可行性

3.2.2 重新确定电动自行车的法律属性的意义

第四章 完善电动自行车法律规范的构想

4.1.明确法律属性并进行国标过渡

4.1.1 国家标准的修改动向

4.1.2 国家标准的过渡构想

4.2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行政规制体系

4.2.1 完善驾驶人与车辆的管理制度

4.2.2 制定合理的路权分配方案

4.2.3 健全车辆检查制度

4.2.4 建立新型强制保险制度

4.3 全面加强执法监管

4.3.1 整顿和监管生产销售行为

4.3.2 排查并取缔违法车辆

4.3.3 规范驾驶行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这一交通工具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迅速,随之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尤其以城市交通中的问题最为突出。为此,本文通过研究探讨,认为针对电动自行车进行适当的、全面的法律规范具有积极意义。其一,电动自行车作为合法的交通运输工具,驾驶人使用其出行就享有相应的路权,允许和保障其上路行驶既是对其权利的肯定,也是社会发展之所必须;其二,对电动自行车的法律属性进行恰当的定义,才能更好地对电动自行车进行高效而公平的行政规制,从而保证城市交通环境的和谐。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概况,并且归纳总结目前我国对于电动自行车的法律规定,以及几大城市对电动自行车进行规范、规制的方式。
  第二章,分析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行政规制存在的具体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类型定位模糊、“全面禁行”措施欠缺公允性、行政管理过程欠缺体系性和连贯性、损害赔偿保障手段的缺失。
  第三章,反思电动自行车的法律属性,分析目前我国城市交通中电动自行车的法律规范体系存在的错误和漏洞,并探讨修订电动自行车法律定义、明确其机动车的法律属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第四章,在上述章节的基础上,提出规范我国电动自行车行政规制的构想。其一,重新规定电动自行车的定义及法律属性,并做好对旧的非机动车国标向新的机动车国标过渡的工作准备。其二,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行政规制体系,全面覆盖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各个环节;其三,根据既定法律法规与地方性制度规范,全面加强行政监管,对各种违法、违章行为不再姑息或拖延。
  结语,简要概括文章的问题、思考和建议,归纳总结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