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节事活动对当地居民文化感知的影响研究——以恩施女儿会为例
【6h】

节事活动对当地居民文化感知的影响研究——以恩施女儿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关于节事活动的文献综述

2.1.1 国外关于节事活动的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情况

2.2 关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社会文化感知的研究

2.3 研究述评

第三章 节事活动对当地居民文化感知影响分析的理论框架

3.1 相关概念

3.1.3 文化与民族文化

3.1.4 感知与文化感知

3.2 相关理论基础

3.2.1 社会交换理论

3.2.2 文化变迁理论

3.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3 节事活动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文化感知影响分析

3.3.1 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文化感知

3.3.2 居民文化认同与其节事活动文化影响感知的关系

3.3.3 居民参与程度与其节事活动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的关系

第四章 节事活动对当地居民文化感知影响实证研究

4.1 恩施土家族民俗文化及女儿会概况

4.1.1 恩施州简介及恩施土家族历史

4.1.2 恩施土家族民族文化简介

4.1.3 恩施女儿会

4.2 调研设计

4.2.1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的确定

4.2.2 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

4.2.3 问卷的实施与收集

4.3 数据处理与统计结果分析

4.3.1 总体样本特征分析

4.3.2 问卷量表信度分析

4.4 节事活动对不同特征居民的民族文化感知的影响差异分析

4.4.1 不同性别群体间的差异分析

4.4.2 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差异分析

4.4.3 不同民族群体间的差异分析

4.4.4 不同职业群体间的差异分析

4.4.5 不同文化程度群体间的差异分析

4.4.6 不同空间群体间的差异分析

4.5 节事活动的参加次数对当地居民的民族文化感知影响的差异分析

4.6 节事活动对当地居民的民族文化中不同文化因素感知的影响差异性分析

4.7 居民参与积极性聚类分析

第五章 文化感知视野下节事活动及节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5.1 深入挖掘本地民族文化的内涵,传承更多的民族特色

5.2.关注居民的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度,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

5.3 本地旅游人才培养,加强对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

5.4 节事活动运作市场化宣传多样化

第六章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民族节事活动是地方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受到广泛推崇。各地政府的积极开发和宣传民族节事活动,本地居民也从中产生文化感知和文化自豪感。然而,如何测量节事活动的居民文化感知,节事活动的举办对于提升居民的文化自豪感是否有显著作用。
  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作者在前人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恩施女儿会举办这么多年以来,恩施市民因此对于土家族文化的感知情况,针对土家族文化中的不同因素的感知差异,不同人群对于土家族民族文化的感知差异,从理论和实际上,对节事活动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就恩施女儿会举办的效果,尤其是本地居民因此对于本地的民族文化感知和文化自豪感是否能够得到提升,对于民族文化中的不同因素和不同人群对于民族文化的感知的差异,做一些思考和分析。
  论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提出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理顺了思路做了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第二章总结研究了国内外关于节事活动,以及关于当地居民对旅游的社会文化感知研究的文献;第三章对节事及节事活动、旅游目的地及旅游目的地居民、文化及民族文化、感知及文化感知等概念做了解释,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的主要依据:社会交换理论、文化变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最后提出了节事活动对当地居民文化感知分析的主要理论框架;第四章通过对恩施女儿会的介绍,从而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设计调查问卷调研各类居民在节事活动举办后对当地民族文化感知的差异性;第五章通过前文的结论提出在文化感知视野下,节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深入挖掘本地民族文化的内涵、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加强对本地旅游人才的培养、节事活动运作市场化宣传多样化。第六章是对本研究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