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
【6h】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2.1.2 非效率投资

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 契约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司非效率投资程度的度量

3.1 相关度量模型

3.1.1 FHP模型

3.1.2 VOGT模型

3.1.3 Richardson残差度量模型

3.1.4 三个模型比较

3.2 度量模型设计

3.3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3.4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3.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4.2 相关性分析

3.4.3 回归结果与分析

3.4.4 残差的描述性统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实证分析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提出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4.3 变量定义

4.3.1 被解释变量

4.3.2 解释变量

4.3.3 控制变量

4.4 模型设计

4.4.1 关于公司投资过度模型的构建

4.4.2 关于公司投资不足模型的构建

4.5.1 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5.2 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5.3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6 模型相关性分析

4.6.1 关于投资过度模型的相关性分析

4.6.2 关于投资不足模型的相关性分析

4.7 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4.7.1 关于投资过度模型的回归结果与分析

4.7.2 关于投资不足模型的回归结果与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建议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相关建议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然而在这样背景下的上市公司却存在着非常严重和突出的非效率投资问题。非效率投资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指的是不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做的损害公司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行为,主要表现为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这两种。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中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的情况普遍存在,公司管理者往往会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倾向于将自由现金流投资于更多的项目而非发放给股东,因而产生投资过度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公司经常会因为自由现金流短缺再加上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而放弃可以给公司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项目,因而产生投资不足行为。
  在此基础上,研究首先回顾总结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然后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契约理论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构建公司非效率投资度量模型,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公司非效率投资影响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与的公司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行为都能够得到抑制,并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持有的被投资公司股份的比例越高,越能够抑制公司投资过度问题。
  因此,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可以利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督作用、认证作用和关系网络改善委托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抑制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上市公司抑制非效率投资行为提供一些帮助,促进公司更好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