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共青团组织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作用研究——以“青年之声”为例
【6h】

共青团组织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作用研究——以“青年之声”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研究方法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网络舆情相关概念及特点

2.1.1 网络舆情的概念

2.1.2 网络舆情的特点

2.2 网络舆情的形成及演变规律

2.2.1 网络舆情的形成

2.2.2 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

2.2.3 网络舆情的载体

2.3 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

2.3.1 有利于决策部门更容易地了解社情民意

2.3.2 推动信息公开加速服务型政府建设

2.3.3 成为提供虚假信息繁衍的土壤

2.3.4 信息真假难辨对青少年思想观念造成负面影响

2.4 信息异化理论

第三章 “青年之声”的简介和作用

3.1.1 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青年之声”应运而生

3.1.2 用既有载体设置接口扩大覆盖面

3.1.3 迎合青年的生活方式

3.2 “青年之声”引导网络舆情的优势

3.2.1 实时追踪获取青年舆情信息

3.2.2 主动引导青年消除网络负面影响

3.2.3 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加深

3.2.4 入户平台的青年专家资深且覆盖面广

3.3.1 高校三级联动格局推动“青年之声”

3.3.2 服务功能逐渐强化

第四章 “青年之声”在网络舆情引导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层层推广大于自发参与

4.1.2 地区之间差距明显明显

4.1.3 地区“青年之声”舆情引导能力不足

4.2 “青年之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青年之声”用法复杂

4.2.2 “青年之声”与其他新媒体的互通性欠缺

4.2.3 运营监管队伍稳定性和专业性欠缺

第五章 “青年之声”——共青团引导网络舆情的新探索

5.1.2 搭建“青年之声”与其他新媒体互通的渠道

5.1.3 加快建立各级团组织“青年之声”运营与管理人才队伍

5.2 “青年之声”的发展趋势

5.3 推进共青团通过“青年之声”引导舆情

5.3.1 用互联网思维做青年工作

5.3.3 增强共青团引导舆情工作的预见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思维方式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成了许多突发公众事件的重要信源和当前民众表达情绪和利益诉求的第一通道,其便捷性、冲击性也强烈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年群体,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的青年群体不受限地在网络世界中接收各种不同的信息,各种不同的互联网载体带来的不同信息冲击着青年群体的判断力,世界观尚未成熟的青年难以在纷乱的信息中去伪存真,明辨黑白。肩负着凝聚、引导、服务青年的政治责任的各级共青团组织,责任任重道远,通过团属新媒体“青年之声”便捷灵活的交互系统,资源丰富、传播方式迅捷的新平台,第一时间掌握最新舆情,并将其通过积极健康的团青思想生动地传播给广大青年,助力青年群体健康成长。
  本文立足于我国国情,结合共青团思想引领、服务青年的职能和现状,借鉴归纳国内外的前沿理论,在研究对象上的创新,以团属新媒体“青年之声”互动平台为例,通过具体舆情案例分析共青团组织通过“青年之声”在青少年群体中进行舆情引导的优势和作用,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和原因,文章运用了文献分析法、网络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走访等方法进行了科学的调研,应用信息异化理论工具,结合查阅有关新媒体舆情引导和网上共青团建设的的相关文献资料,对“青年之声”的局限性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加强“青年之声”的建设和改良,发挥“网上共青团”的舆情引导作用,拉近共青团组织和青年群体之间的距离,在青年群体倡导正能量的、积极的主流舆论,为广大青年群体的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氛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