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风格·抵抗·收编--网络青年“丧文化”研究
【6h】

风格·抵抗·收编--网络青年“丧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研究背景与选题来源

1.1.1研究背景

1.1.2选题来源

1.2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研究意义

1.2.2研究目的

1.3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青年亚文化理论国外研究综述

1.3.2青年亚文化理论国内研究现状

1.3.3“丧文化”研究现状

1.4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研究方法

1.4.2创新之处

第二章网络青年“丧文化”现状

2.1网络青年“丧文化”的界定

2.2网络青年“丧文化”的表现形式

2.2.1影音、文本类型

2.2.2公共话题类型

2.2.3商业、消费类型

2.3网络青年“丧文化”的流行原因

2.3.1个人的情绪释放

2.3.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第三章风格——网络青年“丧文化”的表现方式

3.1网络青年“丧文化”颓废风格的表现

3.2拼贴、同构——“颓废”风格的建构方式

3.3“颓废”风格建构的群体认同

第四章抵抗——网络青年“丧文化”的实质

4.1抵抗的网络青年“丧”文化

4.2消解式抵抗——青年“丧”文化的抵抗方式

4.2.1消解作为抵抗方式

4.2.2青年“丧”文化抵抗方式转变的原因

4.3网络青年“丧文化”的抵抗表现

4.3.1对主流话语体系的非常态表述

4.3.2对经济差异导致的阶层固化的群嘲

第五章收编——网络青年“丧文化”的未来

5.1.1亟待收编的“道德恶魔”——主流文化的评价

5.1.2情绪的宣泄与被发现的商机——民间态度

5.2主流意识形态的收编

5.2.2回归生活的“平常化”

5.3商业的参与和形塑

5.3.2商业成为部分“丧文化”现象的“始作俑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