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华生存质量量表(CH-QOL)的研制、考核及初步应用
【6h】

中华生存质量量表(CH-QOL)的研制、考核及初步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材料卡片

第1章前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中华生存质量量表(CHQOL)研制的原则和方法

第2章条目池及预调查量表的形成

2.1量表条目池的形成

2.2预调查量表的形成

第3章预调查、条目筛选及形成正式量表

3.1预调查

3.2量表条目的筛选

第4章量表考核

4.1量表的信度分析

4 2量表的效度分析

4.3量表的反应度分析

4.4比较CH-QOL量表与WHOQOL-100量表在结构上的异同

第5章应用CHQOL探讨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5.1协方差分析

5.2逐步回归分析

5.3典则相关分析(Can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第6章两种不同版本CH-QOL量表比较

6.1 CHQOL1与CHQOL2量表的主要不同之处

6.2两种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分析以及证实性因子分析比较

6.3两种量表的区分度比较(健康人与病人t检验)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华生存质量量表(CH-QOL)是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WHO关于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定义,结合世界通用量表WHOQOL-100和SF-36而制定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适用于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生存质量量表。  本研究制作量表的方法是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WHO关于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定义和概念,提出CH-QOL的理论构想,由此写出条目,参照一般量表制定的程序化方式,经研究小组讨论,形成条目池,再经专家评议,作重要性评分,修改后作小范围的预调查(语言调试)再行修改后形成预调查量表。  控制疾病状态、年龄、性别等因素,从广东、宁夏两地抽取273例健康人和病人,用CH-QOL预调查量表、WHOQOL-100量表和SH-36量表进行预调查。回收后的预调查资料经专家重要性评分分析、离散度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判别分析和内部一致性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68个指标组成正式量表,再进行信度和效度考核。  以CH-QOL量表的17个方面计分与标准量表WHOQOL-100的24个方面计分混合作为变量作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CH-QOL与标准量表WHOQOL-100有共性的部分(CH-QOL量表的某些方面与WHOQOL-100的方面处于同一因子),也有特异的部分(CH-QOL的某些方面单独构成因子)。  本研究还用CH-QOL量表对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做了探讨,应用协方差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典则相关分析,通过控制混杂因素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的生存质量,结果发现广东组别调查对象在四个领域的生存质量均高于宁夏组别调查对象,在某些领域,健康组别调查对象生存质量高于有病组别,男性组别调查对象生存质量高于女性组别,文化程度较高组别调查对象生存质量高于文化程度较低组,乡镇组别调查对象生存质量高于城市组别、已婚组别调查对象生存质量高于未婚组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