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前瞻性研究
【6h】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前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 言

一.原发性房角关闭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及研究现状

二.超乳手术降压机理的研究现状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手术前后各项检查指标情况

第二部分:相关性

四.讨论

全文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图

英文缩写词表

附录

致谢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目前,对于房角粘连范围小于180度的原发性房角关闭,超乳手术可以控制术后眼压已得到公认,至于房角粘连范围超过180度的原发性房角关闭,单纯超乳手术是否足以控制眼压,目前还存在争论。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对于部分此类病人,单纯超乳治疗的效果较好。 目的: 1.对周边前粘连范围超过180度的合并白内障的进行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明确手术效果,对该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 2.同时探讨超声乳化手术在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中的降压机制及该手术的适应症。 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临床研究,包括合并白内障的PAC病人16例与PACG病人10例共26只眼,行单纯超声乳化术后,进行跟踪研究6±3.32(1~14)个月。 采用ISGEO关于青光眼诊断的标准: PAC是眼有流出通道的阻塞以及特征表明小梁被周边虹膜阻塞,发生如周边前粘连,眼压升高,虹膜螺旋状纹理改变,晶体青光眼斑,或者过多的色素沉积在小梁表面,视盘没有青光眼特征性损害。PACG是PAC合并有青光眼视神经损害。 对入选的病人在药物控制眼压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一天,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及以后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眼压,视力,房角,前房深度,用药,并发症等。术前,术后一个月及六个月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结果: 1.眼压:术前用药下平均眼压为14.16±7.20mmHg,术后六个月的平均眼压为 11.78±4.22mmHg,较术前下降16.81﹪,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较术前用药下眼压下降或不变的有12只眼,占57.14﹪,较术前用药下眼压上升的有9只眼,占42.86﹪,手术成功率为95.24﹪。 2.视力:术前平均视力为1.14±1.01(LogMAR),术后六个月的平均视力0.42±0.92,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较术前视力下降的有1只眼,占4.76﹪,不变的有1只眼,占4.76﹪,提高的有19只眼,占90.48﹪。术后6个月15只眼视力好于0.5,占71.43﹪。 3.周边前粘连:术前房角周边前粘连范围为270±173度,术后六个月的周边前粘连范围为97.50±173度,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较术前减少63.89﹪。术后较术前粘连范围增加的有2只眼,占9.52﹪,减少的有19只眼,占90.48﹪。术后六个月房角粘连范围小于180度的有14只眼,占66.67﹪。 4.前房深度:术前前房深度为1.62±0.35mm,术后六个月的前房深度为3.38±0.33mm,两者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较术前加深108.64﹪。 5. 相关因素分析:发现PAC术前眼压与术前:PAS范围呈正相关,PACG术前眼压与前房深度呈明显负相关,PACG术后六个月的前房深度与。PAS范围呈负相关,推测前房深度为预测性因子。 结论: 1.超乳治疗周边前粘连范围超过180度原发性房角关闭,短期内可以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用药,术中,术后并发症较低,手术相对安全。 2.超乳可以重新开放部分已经关闭粘连的房角,加深前房,可能是眼压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3.超乳术后3个月后发现眼压有上升的趋势,提示密切观察,必要时辅助药物或手术治疗,对随访条件差的病人选择该手术要慎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