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麻痹性痴呆临床观察及治疗的研究
【6h】

麻痹性痴呆临床观察及治疗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116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点

第二章GPI患者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的研究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简称:螺旋体)感染的慢性、系统性传染病,在我国再次流行已有20余年。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TP)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国内近期神经梅毒的报导日益增多。麻痹性痴呆(General Paresis of Insane,GPI) 是神经梅毒中最严重的一种。由于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加之实验室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尚未明了,这给麻痹性痴呆的准确诊治带来困难,常常导致误诊,延误治疗。因此有必要总结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点,了解避免误诊的要点。另外,在麻痹性痴呆的治疗方面,青霉素被认为几乎是唯一可靠的方法已经延用了几十年,至今尚未找到合适的改良的药物代替,在发现病原微生物耐药性是个棘手问题的现阶段,青霉素是否还有比较好的疗效呢?我们采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CDC)推荐的常规治疗方案(中国神经内科学及皮肤性病学大学教材所推荐的治疗方案与其相同)治疗 GPI,但发现在中国人群中治疗后复发率比较高。为此,我们在常规治疗方案后继续以苄星青霉素维持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第一部分对116例GPI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了GPI的临床特点;第二部分在观察研究前期28例GPI患者疗效的基础上,将继续收治的88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延长治疗组,评价青霉素治疗方案对GPI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对象与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期间在我院经确诊的麻痹性痴呆的病人116例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对GPI的研究分两部分。 1.第一部分:GPI 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麻痹性痴呆病人(其中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有28例)进行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 2.第二部分:GPI 患者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的研究。对2005年3月到2006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88例麻痹性痴呆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延长治疗组,每组各44例。常规治疗组采用美国CDC推荐的治疗方案;延长治疗组治疗方案为:先用完成常规治疗,继之以苄星青霉素G240万U肌注,1次/周,连续6个月。观察指标为: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Examination,MMSE)、临床症状加重情况、血和脑脊液的血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Trepomema Palidum Hmagglutination Assay,TPH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Syphilis Toluidine Red Untreated Serum Test,TRUST)。分别于治疗前、完成常规治疗后、完成常规治疗半年后三次评估上述指标。 3.统计学分析:收集获得的数据经SPSS11.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样本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结论 1.苄星青霉素延长治疗方案优于目前推荐临床使用的常规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延长治疗期内复发率降低。 2.脑脊液中TPHA检验对于GPI的诊断敏感性高,但TRusT检验在血液和脑脊液之间有相关性,对于GPI临床疗效的追踪观察有意义。 3.麻痹性痴呆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很高。头颅MRI有一定的特征性变化,对于麻痹性痴呆的诊断起重要辅助作用。确诊要依靠梅毒病原学检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