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囊袋张力环在半脱位晶状体术中应用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6h】

囊袋张力环在半脱位晶状体术中应用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词表

声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晶状体半脱位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悬韧带部分离断或缺损,使晶状体部分脱离原位。晶状体半脱位病因主要为先天性和继发性。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常见于马凡氏综合症、先天性白内障、高胱氨酸尿症和Marchesani氏综合症等。继发性晶状体半脱位常见于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及自发性晶状体半脱位,如葡萄膜炎,过熟期白内障,高度近视眼,或手术创伤等因素所致患者[83]。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多症状隐匿,悬韧带缺陷以进行性发展为主,常可致严重屈光异常和/或屈光参差及不同程度弱视[41][46]。严重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混浊,玻璃体脱出,葡萄膜炎等并发症[64][66][78]。因此,手术干预在晶状体半脱位病程及发腱过程中可能是必要的措施。 晶状体半脱位大大增加白内障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难度,即使成功地摘除混浊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也缺乏对人工晶状体足够地支撑导致人工晶状体偏心或脱位,以往的解决方法足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术或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然而,这些方法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并发症多。 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 CTR)的出现成为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治疗的里程碑。无论离体或体内实验研究报道[23][24],都已证明了CTR在临床应用上的有效性与安全性[12][20]。其不仅能在手术中支撑、固定晶状体囊袋,减少囊袋不对称张力,为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及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植入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手术空间;而且保留了后囊膜的屏障作用,降低了玻璃体切除的发生率,术后稳定囊袋及给予IOL足够的支撑,大大减少了手术合并症。囊袋张力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及前段相干断层成像系统是可以客观反映眼前段结构的临床辅助检查手段。至今为止,CTR在半脱位晶状体手术中的应用己逾10年。近年来,CTR的并发症:高眼压,迟发性CTR—IOL脱位,影响儿童患者眼球发育等时有报导[11][19][36][37]。但均为个案报导,未见有系统的长期的观察报告。 本研究目的:采用UBM,前段OCT结合临床,观察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在囊袋张力环一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及邻近组织的变化。客观地评价囊袋张力环在眼内长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囊袋张力环在半脱位晶状体术中应用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对象和方法: 回顾性的研究2002年至2006年在我院收治的晶状体半脱位患者28例(32眼)。其中包括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11例(13眼),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12例(12眼),高度近视眼2例(2眼)及手术创伤所致晶状体半脱位5例(5眼)。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2组:A组为术中植入CTR—IOL患者;B组为术中植入带钩巩膜固定CTR—IOL患者。术后随访13~69个月(平均47±18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囊袋邹缩综合症(capsule contraction syndrome CCS),后囊膜混浊程度(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及眼底情况。并采用超生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SOCT)观察术眼眼前段结构,观察囊袋张力环在眼内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观察IOL的位置和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 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LogMAR 0.2±0.25),较术前(LogMAR 1.0±0.48)(P<0.05)均有所提高。UBM及ASOCT检查发现:A组13只眼(72.2%)CTR-IOL位置居中,其中5只眼(27.8%)发现IOL偏心,2只眼(11.1%)见于马凡氏综合症患者;B组13只眼(92.9%)MCTR-IOL均位于囊袋内并居中,3只眼(21.4%)IOL袢与房角一并前粘连。术后并发症:PCO:A组:9只眼(50%)发现PCO,其中1只眼(5.6%)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B组:8只眼(57.1%)发现PCO,其中3只眼(21.4%)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CCS:A组:2只眼(6.25%)发现CCS。眼底情况:B组2只眼(6.25%)马凡氏综合症患者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2组术后BCVA、IOP、ACD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O.05)。 结论: 1.CTR对保持IOL居中性,减少眼后段并发症有一定的效果。 2.CTR术后长期位置仍位于囊袋内,未与周围组织接触。 3.CTR未能完全防止PCO的发生。 4.CTR未能防止CCS的发生,适中的撕囊直径是防止CCS的关键。 5.在马凡氏综合症病例中,MCTR比传统CTR更能有效保持术后长期IOL居中及稳定性。术中过度的牵扯,可能是导致术后严重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等的发生的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