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听力正常及感音神经性聋耳鸣患者的听力学检查分析
【6h】

听力正常及感音神经性聋耳鸣患者的听力学检查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对象和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第六章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 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现状及目的: 耳鸣是一种临床上很常见的症状,它是指是在无外界声刺激或电刺激时人体产生耳内或脑内的声音感觉。根据耳鸣是否能够被外人感知或记录到,可分为主观性与客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主要是由肌肉痉挛或血管杂音所引起,临床上较少见。通常我们所说的耳鸣一般是指主观性耳鸣。人群中约17%的个体有过耳鸣的感觉,据估计国内耳鸣患者已达1.2亿。耳鸣可不同程度干扰患者的生活质量。耳鸣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耳鸣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以往多认为耳鸣主要与听神经传导径路受损伤刺激、耳蜗机械性损伤或微循环障碍、正常耳外噪音的掩蔽作用降低或消失有关。但是近来,耳鸣中枢化的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大量证据表明,听觉中枢特别是大脑皮层参与了耳鸣的产生与维持。中枢性损伤可产生耳鸣,病程较长的外周性耳鸣也有中枢化的趋势。也就是说,长期对听觉通路的异常刺激,会在听觉中枢形成记忆,产生长期耳鸣,这也是这类耳鸣难以治疗的原因之一。 耳鸣的治疗方法有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心理疗法等,现针对中枢化耳鸣提出了耳鸣习服治疗(Tinni tus retraining therapy,TRT),治疗的目的就是让中枢系统对耳鸣的敏感度下降乃至消失,让听觉中枢逐渐忘记对耳鸣的记忆。由于耳鸣的主观性特点,其诊治迄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耳鸣其病因多种多样,缺乏用于分析、诊断及治疗的客观体征,因此如何对耳鸣患者进行客观评价是进行耳鸣研究的前提,它的意义在于:1,表明耳鸣是客观存在的疾病:2,确认耳鸣的临床体征;3,寻找耳鸣的出处;4,鉴别耳鸣是否改变;5,确认某一耳鸣治疗手段是否有效;6,为法律或其他要求对耳鸣进行临床鉴定;7,为治疗疾病获取更多临床信息。 本文将对听力正常及感音神经性聋耳鸣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耳鸣检查、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试图寻找耳鸣与各种听力学检查的关系,进一步探索耳鸣的客观诊断及治疗。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自我科2007年1月-2008年3月期间听力正常及感音神经性聋者耳鸣患者99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无年龄及性别差异的25例听力正常且无耳鸣的志愿者作对照组。 2.检测方法 纯音测听:用Madsen-O8922型纯音听力计(丹麦)在双层隔音室内检测患者气、骨导听阈。 声导抗测试:采用MadsenZODIAC 901型声导抗鼓室导抗仪测量患者的鼓室导抗图、声反射。 耳鸣检查:采用四川微迪数字有限公司生产的听尼特TM(TinniTest TM)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进行耳鸣音调、响度匹配,最小掩蔽级和掩蔽听力图测定等。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应用美国IHS耳声发射仪检测受试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记录DP、SNR。 听性脑干反应(ABR):受试者于隔音屏蔽室内应用美国IHS诱发电位仪进行听性脑干反应,记录刺激速率19.3次/s时的V波阈值及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问潜伏期(IPL)。 3.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SPSS11.5for windows统计软件处理。 结果: 1、听力正常耳鸣组耳鸣频率均可匹配,频率多集中在4-8KHz的高频区,平均后效抑制阳性率为64.3%,其中耳鸣掩蔽曲线为汇聚型者掩蔽效果较好。 2、听力正常耳鸣组与对照组DPOAE的通过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听力耳鸣组低于对照组,通过率差异主要集中在500Hz、700Hz及4KHz区域。在700Hz、1KHz、4K.Hz、6KHz及8KHz听力正常耳鸣组DPOAE幅值低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且DPOAE幅值下降的频率与耳鸣匹配的频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约75.5%)。 3、听力正常耳鸣组及感音神经性聋耳鸣组.ABR 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Ⅲ-Ⅴ波间期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延长,差异有显著性。 4、感音神经性聋耳鸣患者的听力损失频率与耳鸣匹配频率有较高的一致性,且不同耳鸣掩蔽曲线类型的后效抑制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汇聚型的掩蔽效果较好。 结论: 1、DPOAE可以先于纯音测听发现耳蜗毛细胞功能的早期改变,且本研究显示相当一部分正常听力的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下降的频率与耳鸣音调匹配的频率是对应的,故可以考虑将DPOAE作为估计耳鸣频率的一种手段。 2、对耳鸣患者行DPOAE和ABR测试可以帮助对部分耳鸣进行病变部位的诊断,为耳鸣的耳蜗和中枢机制提供依据。 3、正常听力及感音神经性聋耳鸣患者掩蔽曲线为汇聚型者掩蔽效果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