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佛山市禅城区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实施的影响因素探讨
【6h】

佛山市禅城区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实施的影响因素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前 言

1.1 研究背景

1.2疫苗接种免疫效果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2.5 资料收集

2.6数据分析

2.7质量控制

第3章结 果

3.1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3.2儿童接受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讨 论

4.1 调查问卷的信度评价

4.2儿童家长希望学习的“传染病与免疫预防知识”及获取渠道来源

4.3 家长认为阻碍儿童接受预防接种的主要因素和重要性排序

4.4儿童家长的传染病与免疫预防知识得分水平比较

4.5 影响儿童接受预防接种实施的因素

第5章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预防接种又称免疫接种,是指人们运用免疫学的原理,将相应的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于易感者机体,使其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抵抗力,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发生的目的。为保护保护我国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儿童对主要流行传染病的抵抗力,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开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变革速度的加快,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大量落后地区的青壮年前往经济发达的城市务工的现象,由此给经济发达的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外来儿童,如何管理好这些具有流动性高、家庭经济条件差、家长文化水平偏低为主要特征的外来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是我们政府和卫生部门面临的公共卫生难题之一。 2005年6月,我国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对于第一类疫苗(2005年前称作“计划内疫苗”)采取免费接种的策略,对于第二类疫苗(2005年前称作“计划外疫苗”)采取家长自愿、自费给儿童接种的策略,然而2007年佛山市爆发的麻疹和水痘疫情,说明我国某些地区存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薄弱环节,不仅部分本地儿童没有接种可预防居住区域流行传染病的第二类疫苗,甚至许多外来儿童连第一类疫苗也没有及时接受免疫接种。 研究目的: 本课题主要通过对佛山市禅城区的本地儿童和外来儿童研究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接种实施的影响因素,为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高儿童第一类疫苗和部分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率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佛山市禅城区6周岁及以下的接受疫苗接种的本地与外来儿童,以及未接受疫苗接种的外来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Delphi方法,探讨当前影响佛山市禅城区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实施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①佛山市禅城区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现状;②了解儿童家长获取“传染病与免疫预防知识”的渠道来源;③了解家长认为阻碍儿童接受“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接种的主要因素构成和重要性分析;④比较不同疫苗接种情况的儿童家长“传染病与免疫预防知识水平”;⑤探索外来儿童接受第一类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第一类疫苗接种率提供依据;⑥探索儿童接受第二类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为选择性提高部分第二类疫苗接种率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佛山市禅城区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实施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由研究者本人进行问卷调查。 (2)Delphi法以匿名方式进行两轮信函征询13名预防免疫专家对《佛山市禅城区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实施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相应项目的权重赋值意见。 样本来源 (1)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接种组)以典型抽样的方式分别选取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石湾街道、张槎街道和南庄镇各一所幼儿园的6周岁及以下的本地和外来儿童。 (2)未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对照组)在佛山市禅城区外来儿童集中居住的区域,以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未接受疫苗接种的6周岁及以下儿童。 (3)预防免疫专家的确定从佛山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院预防保健科选取13名预防免疫专家进行调查。 研究结果: 1、禅城区本地儿童接受第一类疫苗接种情况比较理想。本次研究中没有发现未接受第一类疫苗接种的本地儿童,外来儿童则发现有从未接受过第一类和第二类疫苗接种的儿童91人。接受疫苗接种的835名禅城区本地儿童中接受第二类疫苗接种的儿童为332人(39.8%),接受疫苗接种的399名外来儿童中接受第二类疫苗接种的儿童为232人(58.1%),发现外来儿童的第二类疫苗接种率比本地儿童高(x2=36.774,P>0.001)。 2、至少接受第一类疫苗接种的禅城区本地和外来儿童,其儿童家长获取传染病与免疫预防知识的渠道来源比较广泛;而从未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家长获取传染病和免疫预防知识的来源集中于电视、宣传栏、其他(生活常识和亲戚与朋友)、报纸和报刊这4种渠道,合计占总数的92.4%。 3、对于只接受第一类疫苗接种的禅城区本地和外来儿童,认为最重要的阻碍接种的因素是“医生缺乏督促”,而未接受第一类疫苗接种的外来儿童家长认为最重要的阻碍接种的因素是“自己掌握的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知识太少”。对于接受第二类疫苗接种的本地和外来儿童家长,认为最重要的阻碍接种的因素也是“医生缺乏督促”,而未接受第二类疫苗接种的外来儿童家长认为最重要的阻碍接种的因素是“第二类疫苗的费用”。 4、儿童家长传染病与免疫预防知识得分水平比较: I组:本地儿童家长中,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均接种的家长传染病与预防免疫知识平均得分Y1(57.11±11.49)与第一类疫苗接种而第二类疫苗未接种的家长平均得分Y2(57.99±1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II组:外来儿童家长中,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均接种的家长传染病与预防免疫知识平均得分Y3(.54.08±10.06)与第一类疫苗接种而第二类疫苗未接种的家长平均得分%(54.67±1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III组:外来儿童家长中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均未接种的家长传染病与预防免疫知识平均得分Y5(29.60±6.25)为最低。 I组(Y1,Y2),II组(Y3,Y4),III组(Y5)这三组的儿童家长传染病与免疫知识平均得分差异之间分别有统计学意义,I组(Y1,Y2)得分>II组(Y3,Y4)得分>III组(Y5)得分。 5、影响本地儿童接受第二类疫苗接种实施的因素包括:“父亲教育水平”、“父亲职业”、“接种疫苗的交通工具”、“预防接种候诊时间”和“第二类疫苗实施政策”;影响外来儿童接受第一类疫苗接种实施的因素包括:“父亲职业”,“母亲教育水平”,“家庭居住情况”,“家长传染病与免疫预防知识”,“第一类疫苗实施政策”;影响外来儿童接受第二类疫苗接种实施的因素包括:“父亲教育水平”,“父亲职业”,“预防接种机构等级”,“接种疫苗的交通工具”,“增加免费接种的第一类疫苗种类的实施政策”。 研究结论: 1、目前佛山市禅城区本地儿童接受第一类疫苗接种情况较好,但部分外来儿童存在免疫空白,预防免疫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外来儿童接受第一类疫苗的接种率上。 2、对外来儿童集中居住的区域加强进行预防接种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宣传栏、报纸和报刊这3种绝大部份儿童家长可及的途径展开宣传,做到有的放矢。 3、加大对社区预防接种机构的建设和支持,重点在外来儿童居住集中的区域设立预防接种门诊,加强对基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 4、完善医疗社保制度,降低儿童、尤其是外来儿童接种第二类疫苗的经济负担,将儿童居住地区的主要流行传染病的第二类疫苗接种费用纳入社保范围,给予一定幅度的费用报销或减免。 5、在国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将部分第二类疫苗纳入到第一类疫苗的范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