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借鉴德国银行的管理经验
【6h】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借鉴德国银行的管理经验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前管理

3.1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前管理现状

3.2 借鉴德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前管理经验

3.3 中小企业信贷事前风险管理分析

第4章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中监控

4.1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中监控现状

4.2 借鉴德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中监控经验

4.3 中小企业信贷事中风险管理分析

第5章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后管理

5.1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后管理现状

5.2 借鉴德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后管理经验

5.3 中小企业信贷事后风险管理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本文的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在目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得到迫切的关注。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以信贷资产收益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信贷资产的质量关系到银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无论对商业银行还是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水平都显得意义重大。而商业银行是企业融资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风险承担者,相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商业银行具有专业的风险控制手段和人员,因此本文以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德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被公认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运作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综述了信贷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然后通过借鉴德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社和完善,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是:(1)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评价和授信过程中存在“规模歧视”,不仅表现为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还表现为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供给较为单一,信贷风险的事前管理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要求。(2)由于银企之间未能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缺乏对信用风险进行高度电子化监测管理的条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注重经验型的、定性的信贷风险识别和计量模式,缺乏技术型的、量化的事中贷款监控。(3)在贷款风险的处理和对信贷员的业绩考核方面,我国未能建立起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制度,不能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的事后管理。本文的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