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6h】

论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思想内涵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第三节 科学技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饱含人文关怀

第二章 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农村民生的改善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第二节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依靠科技提供支撑

第三节 科学技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 科学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诸种问题

第一节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推广落后

第二节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

第三节 农业科技投入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四节 农业科技服务落后,满足不了农民对科技的渴求

第五节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第六节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第七节 农村村容不整,环境卫生差

第八节 农村基层建设薄弱,村民自治缺乏科学管理

第四章 积极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与对策

第一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

第二节 科学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对策

结束语

文献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中央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本文从一个新的视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角度来理解和探讨新农村建设问题。文章首先论述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主要思想内涵:一、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革,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上层建筑变革;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科学技术作为知识形态生产力是潜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直接形态生产力是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还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具有一般性、馈赠性、条件性三个特点,邓小平与时俱进,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是对当代科技进步的准确判断;三、科学技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饱含人文关怀。科学技术不但推动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而且也为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科学技术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是解放人的手段。
   第二,在论述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主要思想内涵的基础上,阐述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农村民生的改善必须依靠科技进步;2、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依靠科技提供支撑;3、科学技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强大的支撑促进作用。科学技术有效支撑了农村生产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科学技术显著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科学技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实现乡风文明、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管理民主水平提高。
   第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研究分析当前科学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推广落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实用人才缺乏;科技投入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服务落后,满足不了农民对科技的渴求”等八大问题和不足。
   最后,提出科学技术在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实践对策。科学技术在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是: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科技工作,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科技下乡,人才进村,提高农民自主增收能力和新农村自主发展能力,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为主要内容,以科技惠农来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加速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优化农村科技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出“全面提升农民科技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突破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支撑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是保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是突破口;创新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渴求是重要抓手;发展产业化经营,实行产加销一体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等发挥科学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九大实践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