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区域研发集聚与区域研发实力研究
【6h】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区域研发集聚与区域研发实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文献回顾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方法、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2章 中国区域研发集聚性分析

2.1 省域研发实力的分布状况

2.2 省域研发集聚性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中国区域研发实力:因子分析

3.1 指标的选取以及数据说明

3.2 1998年中国区域研发实力因子分析

3.3 2007年中国研发实力因子分析

3.4 比较分析

第4章 中国研发空间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4.1 中国省域研发空间分类--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果

4.2 中国产业研发空间结构的演化机制

4.3 主要结论

第5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

附录2 1998年中国区域研发实力因子分析的数据和结果

附录3 2007年中国区域研发实力因子分析的数据和结果

附录4 2007年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数和申请授权数

后记

展开▼

摘要

对当代世界经济现象进行初略观察后,我们可以发现,资源的流动至少呈现出两大特征: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全球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对各国以及全球资源的配置力不断增强;从资源流动的空间来看,资源在区域上经历先集聚岳扩散的趋势或者规律明显。典型的现象激发了学者们高度的研究兴趣和研究热隋,由此形成了著名的马歇尔产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以及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派关于产业集聚的经典论述,当空间经济学被纳入西方经济学主流的时候,白重恩、梁琦、吴玉鸣等国内学者紧跟世界前沿,为空间经济学增添了鲜活的中国经验。回顾整个产业集聚的研究历程,可以发现,有关产业集聚的经典文献大都集中在制造业,于是,就引出一系列问题,非制造业产业集聚也有集聚吗?如果有,非制造业集聚的机制是什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曾经说过,“一个理解世界经济运行方式的最好方法就是从研究国家内部发生的情况开始1”。本文就将从中国区域的角度研究非制造业的高端---研发,试图回答上面提出的两个问题,采用分时期的因子分析法,重点研究中国区域研发产业集聚的公因子、中国区域研发实力和研发集聚的演进饥制。
   国内学者对区域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采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间或加入聚类分析,已经渐入佳境,可惜全部都是对整个观察期的分析,未见有分时期进行研究的,这样就很难发现不同时期区域研发实力的代表参数,从而不能发现我国急速变动的经济环境下,我国区域研发实力的演化及其机制和规律。发现了这个切入点,将利用1998年和2007年两个时期的数据对区域研发实力进行研究,利用因子分析的科学原理,分别找出两个时期研发实力的公因子,进而分别对他们进行分析,在比较分析时,本文发现,在1998年和2007年,市场机制对研发资源的配置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接着,利用最近一期的数据,本文对中国区域研发实力进行了四个层次的分类,并从宏观和微观上探讨了当今中国区域研发实力现状的形成机制以及未来的演化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