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SAM对珠江口渔业生态社会经济成本收益的研究
【6h】

基于SAM对珠江口渔业生态社会经济成本收益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国内研究进展

1.2.2国外研究进展

1.3研究内容和技术手段

1.3.1研究内容

1.3.2技术路线

1.4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渔业生态经济社会成本核算体系研究框架

2.1渔业生态经济社会核算体系的内涵

2.1.1投入产出模型(IO)

2.1.2社会核算矩阵(SAM)

2.2渔业生态经济社会核算体系的内容

2.2.1 SAM的建立

2.2.2渔业生态经济社会成本收益的核算

第三章 捕捞业社会经济生态成本收益核算方法

3.1经济成本收益核算

3.1.1渔业捕捞部门

3.1.2渔业加工部门

3.1.3渔业市场销售部门

3.1.4 métier的扩展(the extended métier)

3.1.5渔获物和生物量的变化

3.2生态成本收益核算

3.3社会(social)成本收益核算

3.4社会化(societal)成本和收益

第四章珠江口渔业生态经济社会成本收益核算

4.1珠江口渔业概况

4.1.1珠江口近海自然环境概况

4.1.2珠江口渔业资源概况

4.1.3珠江口渔业发展状况

4.2珠江口渔业社会核算矩阵

4.2.1 métier的确定

4.2.2宏观SAM

4.2.3微观SAM

4.2.4渔业的社会核算矩阵

4.3珠江门渔业成本收益核算

4.3.1生态成本收益核算

4.3.2经济成本收益核算

4.3.3社会成本收益核算

4.3.4社会化成本收益核算

4.4管理

4.4.1国内渔业管理状况

4.4.2对资源与管理的一些思考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渔业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性产业,渔业资源是产业活动的物质基础,水域生态环境是渔业资源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空间。珠江口近海生态系统是中国沿海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一个在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然而长期以来捕捞强度过大,致使珠江口近海生态系统的服务和功能发生了许多令人担忧的变化。许多处在营养级较高层次的大型优质鱼类被低值小型种类取代,渔获质量明显降低,资源衰退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损失巨大。
   随着全球海洋渔业资源的全面衰退和生态系统持续退化,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发展为管理方向。欧盟第六框架计划项目:生态系统、社会协调预防原则:最佳渔业行为和有效公共政策的社会成本评价方法研究(ECOST)应渔业管理发展研究的需要问世,珠江三角洲作为其研究区域之一参与了ECOST项目研究计划。
   本文根据ECOST,以珠江口生态系统及近海六市(深圳、广州、珠海、东莞、江门、中山)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珠江口沿岸六市渔业的社会核算矩阵(SAM),在métier(Fleet+Gear+Species)的水平上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来衡量海洋捕捞渔业行为带来整个社会的成本与收益,将捕捞业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货币化,探讨不同捕捞行为对珠江口渔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为渔业政策管理部门提供决策的依据,这对更好地维持生态系统,保证渔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结果如下:
   (1)以métier为研究单位,选择5个métier代表了五种捕捞作业方式,分别为M1底层鱼类拖网、M2虾拖、M3蓝圆鲹围网、M4金线鱼刺网和M5乌贼钓。各métier的生态成本均大于生态收益,生态净效益为负值。五个métier的生态净效益大小顺序为:M5>M4>M3>M2>M1。其中,拖网和虾拖的生态成本和生态收益远大于其他捕捞方式,但生态净效益最差。结果表明目前捕捞业对环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负担。
   (2)各métier的经济收益、成本和净效益的价值大小顺序为M1>M2>M4>M3>M5。影响经济成本收益的因素复杂,从最终结果看来,拖网和虾拖是捕捞业的支柱,较之其他作业方式更具有经济效益。
   (3)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收入分配实现,而个人收入分配通常被认为是决定社会成本和效益的主要影响力之一。各métier之间的社会成本收益大小顺序和比例与经济成本收益相似。
   (4)社会化成本和收益是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的综合成本收益。其价值大小顺序为M4>M1>M2>M5>M3。拖网、虾拖和刺网在捕捞业中具有发展空间。社会化净效益的主要贡献者为经济净效益。
   (5)我国在渔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未来可能形成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理方式,评估鱼类种群和生产力,使用各种生境和物种指标确定生态系统的健康。这对更好地维持生态系统,保证渔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