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地区间ICT使用差距实证研究——以因特网和手机扩散为例
【6h】

中国地区间ICT使用差距实证研究——以因特网和手机扩散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第2章 理论背景和研究综述

2.1 ICT的界定和相关概念

2.2 技术采纳和技术扩散理论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

第3章 研究假设:影响地区间ICT使用的因素

3.1 收入水平

3.2 人力资本

3.3 城市化水平

3.4 电力消耗

3.5 电话线路密度

3.6 工业化水平

3.7 市场法制环境

3.8 政府治理水平

3.9 对外开放程度

3.10 金融发展程度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样本及数据

4.2 静态分析-简单回归

4.3 影响因素分解

4.4 ICT扩散和采纳的动态分析-技术扩散模型

第5章 研究结论

5.1 结论

5.2论文的创新、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最近几年ICT使用快速扩散,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但是在国家整体ICT使用水平提高的同时,国家地区间的ICT渗透率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我们致力弄清楚影响国内地区间ICT使用和扩散差距的因素,以及哪个因素在“数字鸿沟”演化中居于主导地位,我们希望通过努力以避免形成我国地区间巨大的“数字鸿沟”。
  本文试图研究中国各省份ICT使用差距.我们利用2001年-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来探究一系列影响差距的关键因素,充分考查了人口、经济、制度、金融等因素对国内数字鸿沟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收入、电话线路密度、政府治理水平程度、法律制度环境、金融发展程度、城市化水平与ICT渗透率密切相关,而且通过差距分解,发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较低渗透率是因为收入、电话密度和政府治理水平等因素与东部存在的较大差距。而动态回归方程我中,我们采用了龚柏兹模型来进行分析,在模型估计中使用了GMM方法,研究发现因特网使用的调整速度比手机使用的调整速度要快,金融发展程度对于因特网扩散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收入在手机动态分析中不具有显著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