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东汕头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PCI术治疗及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6h】

广东汕头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PCI术治疗及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与分组

2.3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3.2 STEMI病人行急诊PCI术的单因素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

3.3 院前延迟的单因素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

3.4 不同治疗方式的STEMI病人的院前时间对比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影响STEMI病人行急诊PCI术的因素分析

4.2 影响STEMI病人院前延迟的因素分析

4.3 STEMI病人行急诊PCI与否与院前延迟的关系分析

4.4 研究局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近年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逐渐增多,急诊PCI术作为其最佳的治疗方式,关键在于缩短病人的总缺血时间,而院前延迟在总缺血时间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未行急诊PCI的病人比例无明显变化,院前延迟也无改善,而目前尚无研究针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PCI术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尚无研究对广东汕头地区STEMI病人的院前延迟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旨在分析广东汕头地区STEMI病人行急诊PCI术及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急诊PCI治疗比率及改善院前延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0年01月01日至2015年07月31日在广东省汕头市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根据电子病历系统资料采集所需数据。按是否行急诊PCI术分为“急诊PCI组”与“非急诊PCI组”,按院前时间是否超过12h分为“延迟组”(院前时间>12h)和“非延迟组”(院前时间≤12h),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总共有971个病人最终纳入本研究对象,其中女性185人,占19.1%,平均年龄63.29±11.29岁,院前时间>12h有145人,占14.9%,中位院前时间为290分钟,行非急诊PCI治疗的有297人,占30.6%。单因素分析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保类型、年龄、主要症状与起病时段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PCI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医保类型、起病时段、到院方式及入院前处理方式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院前延迟的独立危险因子。本研究中对急诊PCI术可行而未行的有185人,占所有研究对象的19.05%;对超出诊疗指南建议时间而由于特殊情况仍采取行急诊PCI术的有33人,占所有研究对象的3.39%,超出诊疗指南建议时间而未行急诊PCI治疗的有112人,占所有研究对象的11.53%。
  [结论]:
  有医保、年龄<65岁、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白天时段起病的STEMI病人更加倾向于行急诊 PCI治疗。无医保、夜间起病、入院前经过其它医疗单位诊治、已行溶栓治疗的STEMI病人更容易产生院前延迟。既有院前延迟也未行急诊PCI术治疗的STEMI病人多无医保,多在入院前经过其它医疗单位诊治,多已采取溶栓治疗;而可行急诊PCI术而未施行手术治疗STEMI病人占19.05%,显示出目前急诊PCI术治疗处于一种相对保守的“不足”状态。目前应加强社会医保的普及和急诊PCI治疗STEMI的相关知识宣传,对年龄≥65岁、以非胸痛为主要症状、夜间入院以及入院前已行溶栓治疗的STEMI病人应尤其要加强引导促使其认识急诊PCI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时效性。

著录项

  • 作者

    黄朝沛;

  • 作者单位

    汕头大学;

  • 授予单位 汕头大学;
  • 学科 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天松;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42.22;
  • 关键词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院前延迟; 急诊PCI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