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排螺旋CT在小肠缺血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h】

多排螺旋CT在小肠缺血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1.研究背景

2.小肠缺血坏死的CT诊断现状

3.研究目的

第一章 小肠缺血坏死的多排螺旋CT的表现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二章 小肠坏死CT征象与单纯性小肠梗阻的比较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 统计学分析

4.讨论

5.小结

第三章 小肠缺血坏死的主要病因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讨论

4.总结

第四章 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栓塞血栓形态、位置与小肠缺血坏死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小肠缺血坏死的CT诊断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探讨小肠缺血坏死的多排螺旋CT表现,提高小肠缺血坏死的诊断率,指导临床治疗。
  (2)探讨肠壁增厚/变薄、肠壁下积气及小肠扩张、积液共同出现时是否与小肠缺血坏死有更密切的相关性。
  (3)探讨肠壁下张力性气体与小肠缺血坏死的相关性。
  (4)探讨小肠缺血坏死的主要病因,并对主要病因的CT征象进行分析总结。
  (5)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栓塞,血栓的形态、位置与小肠缺血坏死的关系。
  方法:
  通过对我院2013年-2016年收治的30例小肠缺血坏死病例、30例肠梗阻病例以及5例肠系膜血管栓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追踪。首先从30例小肠缺血坏死病例中总结出小肠缺血坏死的CT表现,继而探讨肠管发生坏死的主要原因。其次将30例发生小肠缺血坏死的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肠梗阻未发生小肠坏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CT影像学表现,分别测得两组患者CT肠壁厚度、观察肠壁下有无张力性气体及肠壁强化情况。总结肠壁表现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分析评价肠壁情况及肠壁下张力性气体及肠壁强化情况与小肠缺血坏死的相关性。最后把30例小肠缺血坏死病例中的5例肠系膜血栓致肠管坏死病例与5例肠系膜血管栓塞而无出现肠管坏死的病例进行对比血栓的形态、位置,从而得出血栓形态、位置与肠管坏死的关系。
  结果:
  肠壁增厚/变薄,肠壁肿胀水肿分层,肠壁内及肠壁下积气,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积气,小肠扩张、积液,等是小肠缺血坏死的主要间接征象;肠系膜上静脉或肠系膜上动脉腔内可见充盈缺损(血栓)以及肠壁不强化或强化明显减弱是小肠缺血坏死的直接征象。肠壁下或肠壁内张力性气体及肠壁无强化或强化明显减弱是小肠缺血坏死的特征性CT表现。肠壁增厚、肠壁下积气、肠腔扩张积气积液三者共同出现时与小肠缺血坏死有着更密切的关系。肠壁下张力性气体对小肠缺血坏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腹内疝、肠套叠、肠系膜上动脉血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等是小肠缺血坏死的常见病因,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形态、位置能提示小肠缺血坏死。
  结论:
  (1)肠壁内、肠壁下积气及肠壁无强化或强化明显减弱是小肠缺血坏死的特征性CT表现。
  (2)肠壁增厚/变薄、肠壁下积气及小肠扩张、积液共同出现时与小肠缺血坏死更密切相关。
  (3)肠壁下张力性气体对小肠缺血坏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4)肠套叠、腹内疝、肠系膜上动脉/上静脉血栓是小肠缺血坏死的主要病因。
  (5)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形态、位置能提示小肠缺血坏死的严重程度。
  (6)MDCT检查成为诊断小肠缺血坏死的主要检查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