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尿道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切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6h】

经尿道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切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评价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3.3 术中并发症比较

3.4术后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

3.5 术后最大尿流率比较分析

3.6术后12周随访经腹彩超膀胱残余尿量结果分析

3.7 短期随访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3.8短期随访量表评分情况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TUPKP术式特点及临床应用

4.2 经尿道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切除术特点及临床应用

4.3 经尿道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切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分析比较

4.4 术后并发症分析比较

4.5 经尿道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切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第五章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比较经尿道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切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5年9月于我科住院的46例BPH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激光组21例,电切组25例,术后随访12周,以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对两组病例进行分析比较。
  (1)主要疗效指标为最大尿流率;
  (2)次要疗效指标:
  2.1.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
  2.2.手术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术前及术后24小时内血清钾离子浓度、血清钠离子浓度及血红蛋白;
  2.3.术后相关指标: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
  2.4.术后12周复查膀胱残余尿量;
  2.5.量表评分:入院时、术后12周访视随访IPSS评分、QOL评分、IIEF-5评分;
  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尿失禁、尿路感染、尿道狭窄、前列腺术后出血。
  结果:
  1、两组病例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激光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32.96±17.68g/L、124.55±13.56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PKP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分为:143.61±6.85g/L、127.64±11.26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1.53±51.29ml、173.84±33.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激光组和 TUPKP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5.12±39.66min、82.15±37.66min;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9436.53±1648.86min、9467.16±2594.81min;住院时间分别为:8.33±2.07d、7.39±1.60d,两组病例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两组病例术中未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前列腺包膜穿孔、死亡、直肠损伤、膀胱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5、术后12周随访记录,所有患者术后症状都较前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明显提高,两组患者术后12周IPSS、QOL、Qmax及术后12周的经腹彩超膀胱残余尿均较前有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随访中的IPSS、QOL、Qmax、PVR、经腹彩超膀胱残余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经尿道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切除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下尿路梗阻症状,具有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相同的近期疗效。
  2、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相比,经尿道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值小优点。
  3、经尿道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是一种治疗 BPH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在小样本数据的短期随访中,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与经尿道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均未见明显并发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