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理论模型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饮食习惯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6h】

跨理论模型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饮食习惯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 前言

二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2.2 统计学分析

三 研究方法

3.1 设计阶段

3.2 实施方案

四 研究结果

4.1 两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4.2 两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饮食习惯方式的对比

4.3 两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体重的比较

4.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的比较

4.5 两组在不同时间发生行为改变的患者人数

4.6 两组患者干预2年后饮食方式的比较

4.7 对照组、干预组分别在干预前、后饮食习惯方式的比较

4.8 两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饮食改变阶段的比较

五 讨论

5.1 健康教育对患者饮食习惯行为改变的影响

5.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体重变化

5.3 两组患者之间饮食习惯改变阶段的变化

5.4 两组患者之间饮食习惯方式的改变

5.5 护士在跨理论模型饮食习惯干预中的引导作用

5.7 小结

全文总结

一、本研究的创新

二、本研究的结论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二 高血压患者饮食习惯调查问卷

三 高血压患者饮食习惯行为改变阶段评估表

四 高血压分类表

五 正确测量血压

六 合理膳食宝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患者和家属以及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是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剧增的主要来源。目前,中青年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以及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以达到有效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改变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理念,特别是健康饮食习惯的建立更为重要,这对于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血压,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正处于生命最旺盛时期,对家庭及社会的责任比较大,如果能通过改变饮食及其他生活习惯,从而达到不服药、延缓服药或少量服药就可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这将会大大地增加他们工作的信心,增加他们对生活的幸福感。 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为近年来兴起的较新的概念,是通过帮助患者发现并克服自身矛盾心理,从而引发患者行为改变的一种指导性、以患者为中心的人际沟通方法。跨理论模型将人的行为改变过程分为5个主要行为变化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该理论模型最早被国外学者用于吸烟人群戒烟的干预研究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将该理论模型用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干预中的研究尚少。 护士在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评估、计划、执行、协调、监督和评价,实现护患合作、共同参与的护理工作模式,给患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应用跨理论模型来分析解决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不良饮食习惯问题,使患者从思想意识到具体行为,能够逐渐统一,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并维持身心健康,这种思维模式体现了护理对人类现存及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的专业内涵。 研究目的: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饮食习惯进行干预,观察、评估患者在吸烟、饮酒、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等饮食习惯方面的问题和改变效果,解决患者改变饮食习惯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或困难,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进而能更好控制血压。 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综合医院心内科门诊2012年1月至3月130例居住在广州市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从随机数字表中的任一行任一列开始依次读取130个2位数作为随机数组,将全部随机数从小到大编序号,将每个随机数对应的序号记在每个随机数的下面,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对应随机数序号的奇偶进行分组,序号为奇数的为干预组,序号为偶数的为对照组,每组65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轻度:收缩压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99 mmHg,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②年龄在30~59岁的成年人;③无认知功能障碍,无精神疾病者;④无语言障碍,不影响交流者;⑤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⑥无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脑卒中、视网膜病变等)。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脑卒中、视网膜病变等);②年龄>=60岁或<30岁的高血压患者;③重度高血压患者;④有语言障碍者;⑤有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者;⑥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2、样本量计算 根据文献资料,参考长期对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和随访使患者健康状况改善的效应值,参考两样本均数比较所需样本含量公式N1=N2=2[(μα+μβ)σ/δ]2+1/4μα2,本研究取δ/σ=0.6,α=0.05(双侧),β=0.1,计算得N1=N2=60,考虑到10%失访率,将样本量定为干预组65例,对照组65例。 研究方法 (1)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填写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高血压患者饮食习惯调查问卷,两组都给予常规的有关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均发放血压记录本(包括记录体重),血压不稳定的患者需每天定时测量血压,血压稳定的患者需每周在固定的时间测量血压,并将血压值准确记录在血压记录本;家庭自备血压计和体重计的患者,教会其自测血压的方法,并记录血压及体重;家庭没有自备血压计的患者,需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医院门诊测量血压和体重。 (2)收集基础资料1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2次高血压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面授讲课的方式。第1次授课内容以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为主,包括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等,巩固和加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基础知识的全面了解,对高血压病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第2次授课内容以饮食干预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为侧重点,如:哪些食物可以升高血压、哪些食物可以降低血压、每天吃盐、吃油的量是多少、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是多少等一些具体问题,突出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引起患者对饮食干预的重视。2次讲课的间隔时间为2周,授课内容主要以幻灯片形式展示给患者,并配以食物模型进行讲解。讲课后患者可以提出自己关心或有疑惑的问题,并现场解答;每次课后患者需要填写“高血压饮食习惯调查问卷”。每次的授课内容印刷成小手册发给每位患者,方便其课后阅读。每次授课前以电话或短信息的形式告知患者授课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授课时间安排在周末,授课地点为某三级综合医院心内科健康教育室。 基本资料收集以后,整个干预随访过程为2年,每月随访1次,采取电话随访结合入户探访的形式,每次随访时间大约10min。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随访中满足患者需求,为其解答所遇到的疑问或困惑;干预组运用跨理论模型,结合饮食习惯行为改变阶段评估表,评估患者饮食习惯行为改变状态,根据不同的行为阶段,制定相应的、个体化的干预计划和干预措施。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两组间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两组组内的计数资料干预前后的比较用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设定α=0.05为检验水准,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①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30名,干预随访过程中,共失访7名研究对象,失访率5.38%,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学历水平、患病史、基础血压、基础体重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前、6个月、1年两组患者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年,两组患者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的降低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干预1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半、干预2年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压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分组效应(P<0.05);在不同的干预时间段,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干预后两组患者在饮酒、高盐饮食、高脂饮食、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习惯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年后在吸烟、饮酒、高脂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盐、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2年后吸烟、饮酒、高盐饮食、高脂饮食、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干预后两组患者饮食习惯改变阶段的变化: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两组患者饮食习惯改变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1年半、2年,两组患者饮食习惯改变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 1.通过对干预组患者不良饮食习惯问题认知、行为、状况的动态评估,采取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使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体重下降,反映出了护理干预的成效,验证了跨理论模型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饮食习惯护理干预中运用的可行性。 2.通过本研究,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不良饮食习惯行为干预2年后,两组患者之间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不良饮食习惯的改变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血压有重要作用。 3.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年后在吸烟、饮酒、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盐、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2年后吸烟、饮酒、高盐饮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蔬菜、水果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证明跨理论模型的饮食习惯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4.护士作为不良饮食习惯干预的引导者,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