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蛋白调节BV-2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
【6h】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蛋白调节BV-2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1.颅内炎症相关性疾病

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蛋白与炎症反应

3.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3.统计分析

结果

1.LPS和OGD/R诱导BV-2细胞表达MCPIP

2.MCPIP调节BV-2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3.抑制MCPIP表达导致BV-2细胞的细胞上清神经元毒性增强

讨论

1.细胞模型及处理因素选择的合理性

2.LPS和OGD/R可诱导BV-2细胞MCPIP表达

3.MCPIP抑制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

4.MCPIP具有保护神经元的潜在作用

局限性与展望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综述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蛋白与脑缺血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1.明确LPS或OGD/R干预下是否可诱导MCPIP在BV-2细胞中表达。
  2.在LPS刺激下,探究MCPIP被敲低后是否增加BV-2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并加重LPS诱导BV-2细胞的神经元毒性。
  方法:
  1.LPS刺激BV-2细胞诱导MCPIP表达
  小鼠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用DMEM培养基加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Serum,FBS)培养,当BV-2细胞生长密度约80%时,用LPS(1μg/ml)在不同时间点(4,8,12及24h)分别刺激细胞。另外用不同浓度LPS(0.1,0.3及1μg/ml)分别刺激BV-2细胞4h,每组独立重复3次。最后用常规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确LPS刺激下BV-2细胞表达MCPIP的变化。
  2.建立BV-2细胞的体外缺氧再灌注模型
  用BV-2细胞进行OGD/R处理,模拟体外缺血再灌注状态。将OGD与REOX不同时间点之间的组合,将BV-2细胞分成7组,OGD1h/R3h、OGD1h/R24h、OGD2h/R3h、OGD2h/R24h、OGD4h/R3h、OGD4h/R24h及正常对照组,每组独立重复3次。用Western blot方法明确不同OGD/R时间点组合诱导BV-2细胞表达MCPIP的表达变化。
  3.确立siRNA转染BV-2细胞的转染时间
  将MCPIP特异性siRNA转染到BV-2细胞中(siMCPIP组),错义序列siRNA作为阴性对照(siControl组)。根据说明书操作说明将Lipofectamine2000(5μl/ml)和siRNA(50pM)混合后加到细胞培养基中转染。实验分为2组,一组siRNA转染细胞24h,另外一组siRNA转染细胞48h,实验独立重复3次,采用常规RT-PCR及DNA凝胶电泳最后确认转染效率,摸索转染效率较好的转染时间。
  4.检测MCPIP敲低后BV-2细胞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
  实验分为两组,siMCPIP组以及siControl组。转染后用相同浓度LPS(1μg/ml)刺激BV-2细胞4h,提取总的RNA,逆转录后行荧光定量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特异性扩增MCPIP以及炎症因子IL-12b、IL-6、IL-1β、IL-23、即刻早期反应蛋白3(immediate early response3,IER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umor necrosisfactor receptor2,TNFR2)、可诱导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的cDNA。实验独立重复3次,相对RNA表达量用2-ΔΔCt方法计算。
  5.检测MCPIP敲低后BV-2细胞上清的对SH-SY5Y的神经元毒性
  实验分为两组,siMCPIP组及siControl组。 BV-2细胞完成转染后,用LPS(0.1μg/ml)刺激细胞4h换新鲜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并收集细胞上清。将细胞上清与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共孵育6h。3次独立重复实验,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测量SH-SY5Y细胞的细胞存活率;用乳酸脱氢酶(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测量SH-SY5Y细胞的死亡率。
  6.统计分析
  本研究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两独立样本实验方差齐的数据采用Student's t检验方法,方差不齐的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学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常规RT-PCR以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LPS(1μg/ml)分别刺激BV-2细胞4、8、12和12h,LPS刺激4h后MCPIP的mRNA表达即显著增加并持续至24h(P<0.01)。与此不同的是,MCPIP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呈现时间依赖性,从4h开始缓慢增加并在12h到达表达高峰,但在LPS刺激24h后MCPIP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另外,不同浓度的LPS(0.1、0.3、1μg/ml)刺激BV-2细胞均可明显诱导MCPIP表达增高(P<0.05)。
  2.不同OGD/R时间点组合的干预下能诱导BV-2细胞MCPIP蛋白表达增加。Western blot结果表明OGD2h/R3h、OGD2h/R24h两组对BV-2细胞表达MCPIP蛋白的诱导能力较强。
  3.BV-2细胞转染siRNA48h(P<0.05)较24h(P>0.05)能得到较好的敲低效率,siRNA转染48h后QRT-PCR结果显示MCPIP的敲低效率可达约60%。LPS刺激下,对siControl组,MCPIP敲低后会导致BV-2细胞的IL-6、IL-12b的mRNA表达增加(P<0.05),却显著降低了立即早期反应蛋白3(immediate earlyresponse3,IER3)的mRNA表达(P<0.05),其他的炎症因子IL-1β、IL-23、TNFR2、ICOS的mRNA表达变化较阴性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
  4.LPS刺激BV-2细胞后收集细胞上清,然后将细胞上清与SH-SY5Y细胞共孵育后研究发现,MCPIP敲低后BV-2细胞的细胞上清具有更大的神经元毒性。对比siControl组,MCPIP敲低后的细胞上清与SH-SY5Y细胞共孵育,SH-SY5Y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且细胞死亡率更高(P<0.05)。
  结论:
  1.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了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可被LPS或OGD/R诱导表达MCPIP的表达,可为将来更进一步颅内炎症相关性疾病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2.LPS刺激下,MCPIP调节BV-2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MCPIP敲低后BV-2细胞表达IL-12b、IL-6增加而IER3表达下降,进一步证明了小胶质细胞表达的MCPIP参与调控颅内炎症反应。
  3.LPS刺激下,MCPIP敲低后BV-2细胞的细胞上清使SH-SY5Y细胞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增高,说明在颅内炎症反应过程中MCPIP调节了小胶质细胞激活介导的神经元毒性作用,论证了MCPIP具有神经保护的潜在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