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庭护理干预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的影响
【6h】

家庭护理干预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家庭护理干预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处理

2.5 结果

2.6 讨论

第三章 全文总结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1.本研究立足于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家庭护理干预,通过对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家庭功能评分及家庭类型结构与分布的变化情况,以期改善患者术后的长期生活质量、家庭功能及优化家庭结构类型。
  2.本文立足于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通过对其健康需要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并从护理团队、心理干预、情绪释放管理、康复锻炼、亲属教育支持及跟踪随访等各方面加强并制定出一套健康促进护理干预方法,通过6个月的干预期,评估其干预后的效果,由此,希望寻找并建立一种合理、行之有效的个体化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及优化此方法的优弊点,为今后临床运用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指导依据。
  方法:
  运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选取于2012年12月~2014年4月在广东省某2家三级甲等医院妇科肿瘤病房住院、病理确诊为早期(Ⅰ~Ⅱa期)宫颈癌术后患者24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样将入选的所有病例分成两组,家庭护理干预组与常规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常规术后对症护理、出院宣教及定期随访等,出院后无特殊护理措施与指导,家庭护理干预组(以下简称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出院后实施个人化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内容主要包括:1.建立家庭护理服务团队;2.指导长期开展生理机能康复训练:即凯格尔盆底肌锻炼法;3.指导学习情绪释放管理运动法:简易瑜伽法、太极、慢跑、爬山等多种方式自由选择;4.强化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对患者及其家属、朋友进行同步教育,建立病友交流互进方式;5.强化随访跟踪制度。本研究中引入生活质量评分、家庭功能评分及家庭结构类型分布作为评估指标,运用一般资料问卷、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第二版(FACESⅡ)、宫颈癌患者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Cx)等评分量表分别调查宫颈癌患者术后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质量水平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
  本研究中家庭护理干预周期为6个月。以出院前(术后1周内)的评分作为干预前的基础情况,出院6个月后的评分作为干预后的情况。将收集的资料全部双人录入,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对于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宫颈癌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分期、文化程度、就业状况、收入、医疗保险等)采用构成比、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全国常模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评分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两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评分的差异;采用散点图直观地描绘两组患者术后家庭功能分布类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间一般资料构成比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家庭功能类型结构变化情况,以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26份,有效回收率达92.62%。调查对象中年龄27~69岁,平均(46.11±8.91)岁。
  2.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x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户籍类型(x2=2.236,P>0.05)、年龄(x2=1.192,P>0.05)、文化程度(x2=5.874,P>0.05)、家庭收入(x2=4.979,P>0.05)以及费用来源(x2=2.722,P>0.05)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均衡可比性。
  3.家庭护理干预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干预前,干预组(119例)生活质量总分为(89.43±10.92)分,宫颈癌特异性评分为(25.85±5.53)分;对照组(107例)生活质量总分为(90.07±10.19)分,宫颈癌特异性评分为(25.56±5.33)分。t检验显示干预前两组在生活质量总分及总维度得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评分(t=6.906,P=0.000)、宫颈癌特异性评分(t=9.089,P=0.000)、社会/家庭状况(t=3.559,P=0.000)、情感状况(t=3.298,P=0.001)较干预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而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101.10±10.524 VS91.63±10.039)、宫颈癌特异性评分(32.57±5.543 VS26.38±4.688)、社会/家庭状况评分(20.10±3.718 VS18.27±4.011)、情感状况得分(17.12±3.756 VS15.37±4.19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躯体状况(16.76±5.325VS16.84±5.831)及功能状况(14.55±7.897VS14.76±7.627)两维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家庭护理干预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家庭功能的影响。干预前,干预组亲密度评分为(67.00±7.929)分,适应性评分为(45.86±6.632)分;对照组亲密度评分为(66.84±8.093)分,适应性评分为(45.89±6.404)分,两组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得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9,P=0.882; t=0.035,P=0.972),与国内家庭常模比较,本研究中早期宫颈癌患者亲密度更高(P<0.05,t=3.524),适应性更低(t=3.704,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亲密度评分为(70.25±7.279)分,适应性评分(49.05±6.011)分;对照组亲密度评分为(66.70±7.867)分,适应性评分为(46.04±6.210)分,干预组在亲密度和适应性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而对照组亲密度和适应性评分较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亲密度和适应性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4,P=0.001; t=3.704,P=0.000)。
  5.干预前,两组家庭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49,P=0.648);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较干预前平衡型家庭比例有所增多,极端型(低)家庭比例有所减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770,P=0.000),而对照组家庭类型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93,P=0.942)。通过对所有病例干预前后的亲密度和适应性评分绘制散点图,笔者发现,干预后病例的家庭类型主要集中体现为中间型,而极端型尤其是松散-僵硬型家庭比例明显减少,一部分家庭由松散-僵硬型转变为平衡型及中间型。此外,在本研究中,将家庭亲密度度分值高低的两个极端类型分成两个亚型:极端型(低)和极端型(高)。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中平衡型家庭的比例由41.2%提高到58%,中间型家庭的比例由52.1%减少至31.1%,极端型(低)的家庭比例由4.2%降低到0.8%,然而,令笔者意外的是,亲密度过高的极端型家庭比例由2.5%增高至10.1%。
  结论:
  1.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个体化的家庭护理干预通过改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以及性和生殖道状况从而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2.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家庭功能状况。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具有比一般人群更高的亲密度和更低的适应性水平。个体化的家护理干预主要通过提高患者家庭之间的关爱扶持意识,从而提高患者在家庭中的亲密度,另一方面,这种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家庭对疾病的抗打击能力,主要表现在适应性的提高。
  3.家庭护理干预可以优化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家庭类型和结构比例。个体化的家庭护理干预能够使得部分亲密度过低的极端型家庭和部分中间型家庭转化成了平衡型家庭,从而显著增加平衡型家庭比例,优化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家庭类型结构,促进其家庭功能的良好发挥。
  4.家庭护理干预是一项切实有效可行的护理干预方法,在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中开展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改善家庭功能状况。因此,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应得到更深入的思考及临床运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