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地区传教活动研究(1865-1911)
【6h】

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地区传教活动研究(1865-1911)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绪论

第一章晚清内蒙古地区的政治、社会形势

第一节清代内蒙古地区的二元管理体制

一、盟旗制度

二、府厅州县制度

第二节蒙古民族的衰落与汉族移民的处境

一、蒙古民族的经济观念与蒙古民族的衰落

二、汉族移民的处境

第二章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地区传教活动的展开

第一节清中前期天主教会在内蒙古地区的活动概况

一、教民自发形成的天主教村落

二、蒙古教区成立

第二节圣母圣心会接手蒙古教区后的传教活动

一、从遣使会接手蒙古教区

二、圣母圣心会传教士面临的困难

第三节丰镇厅教民段振举地亩案

一、遣使会时期的段振举地亩案

二、圣母圣心会时期的段振举地亩案

三、段振举地亩案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第三章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传教

第一节向蒙古人传教

一、察哈尔正黄旗

二、伊克昭盟、阿拉善旗等地

三、向蒙古人传教未能奏效的原因

第二节向城市居民传教

一、呼和浩特

二、包头等地

三、城市传教未能奏效的原因

第三节向乡村汉人传教

一、小桥畔

二、三道河子

三、二十四顷地

第四节圣母圣心会内蒙古地区传教策略

一、传教士的传教策略

二、传教士传教奏效的原因

第五节蒙古三教区的发展

一、中蒙古教区的发展

二、西南蒙古教区的发展

三、东蒙古教区的发展

第四章庚子年前内蒙古地区的蒙、民、教冲突

第一节七苏木购地案

一、第一次购地

二、第二次购地

三、对七苏木购地案的剖析

第二节热河金丹道起义

一、金丹道起义中的蒙、汉民族冲突与仇杀

二、蒙汉民族冲突的原因

三、余论

第三节内蒙古地区的其他土地纠纷案件

一、萨拉齐厅郭姓霸占教堂地亩案

二、乌兰卜尔勒赎教士案

三、兴义楼惨案

四、鄂托克旗、乌审旗的蒙、教冲突

五、陈太回赎地亩案

六、滦平县老虎沟庄头丁文秀强索地租案

第四节对内蒙古地区蒙、民、教冲突的认识

一、蒙、民、教冲突的的特点与反映的社会现实

二、蒙、民、教冲突的后果

三、狄德满的模式

第五章庚子年内蒙古地区的反洋教运动

第一节口北、口外各厅的反洋教运动

一、反洋教运动在张家口厅

二、反洋教运动在托克托厅、萨拉齐厅、和林格尔厅

三、反洋教运动在宁远厅、归化厅、丰镇厅

第二节口外各蒙旗的反洋教运动

一、反洋教运动在伊盟南部三旗

二、反洋教运动在达拉特旗、阿拉善旗、四子王旗

第三节庚子年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反洋教运动

一、反洋教运动在朝阳县

二、反洋教运动在围场厅

三、其他旗县的反洋教运动

第四节对内蒙古地区反洋教运动的认识

第六章庚子年后的赔教

第一节口北、口外各厅的赔教

一、口北三厅的赔教

二、口外七厅的赔教

第二节口外各蒙旗的赔教

一、四子王旗的赔教

二、达拉特旗的赔教

三、伊克昭盟南部三旗的赔教

四、阿拉善旗的赔教

五、其他蒙旗的赔教

第三节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赔教

一、内蒙古东部旗县的赔教

二、邓莱峰反洋教事件

第四节对内蒙古地区赔教的认识

第七章赔教后教会的发展及在内蒙古地区的事业

第一节赔教后教会的发展

一、中蒙古教区的发展

二、西南蒙古教区的发展

三、东蒙古教区的发展

四、基督教在内蒙古地区的发展

第二节教会在内蒙古地区的事业

一、社会生产事业

二、公益慈善事业

三、文化教育事业

结语

文献索引

中外文对照表

后记

展开▼

摘要

晚清、民国时期比利时圣母圣心会(拉丁文名称为ConggregationImmaculateCordisMariae,英文名称为CongregationoftheImmaculateHeartofMary,缩写为CICM)在中国华北、西北广袤的土地上进行了80多年的传教活动,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中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教时间最长,效果也最明显,且独具特色,教会拥有土地之广,教民比例之高,传教士所扮演的角色之多样,新旧教发展之悬殊,教会在地方社会近代化历程中所起的作用,都是别的地区难以比拟的。深入研究圣母圣心会在华传教活动,对于推动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内蒙古地区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滞后,地方文献匮乏,研究的难度极大。在很长的时间里,学界对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的传教活动虽有一些研究,但非常薄弱。 本文对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教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晚清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政治、社会形势,简要回顾了法国遣使会在内蒙古的活动情况。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对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展开的传教活动,该修会的传教策略,传教过程中的蒙、民、教冲突,庚子年的反洋教运动,庚子年后的赔教,该修会的事业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圣母圣心会的传教策略,蒙、民、教冲突,庚子年后的赔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国外学者对该修会的传教策略虽有介绍,但不够全面,本文对传教策略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学界对庚子年之前内蒙古地区的蒙、民、教冲突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利用较大的篇幅对内蒙古发生的蒙、民、教冲突逐一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并对狄德满提出的模式进行了完善。学界对庚子年后内蒙古的赔教情况虽有关注,但不够准确。本文依照当时清政府在内蒙古实施的二元体制对赔教过程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此外,本文还对天主教会与基督教会在内蒙古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晚清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教活动进行了整体性的评价:就传教层面而言,该修会把天主教深入传播到内蒙古的许多地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会组织,这是该修会的一大贡献;该修会在传教过程中进行的各项事业,是有一定积极意义;该修会在传教过程中与汉族移民、蒙古王公、蒙古牧民发生的利益冲突,引发了反洋教运动的风暴,导致了大量的赔款、赔地,最终加深了内蒙古地区的半殖民化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