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现代小说中的历史意识书写——以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为例
【6h】

后现代小说中的历史意识书写——以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历史意识与后现代小说

二、本文小说文本选择依据

三、研究现状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悬置真实性:卡尔维诺对历史的质疑

一、历史是一种文本

二、历史的自我生成性

三、历史的无限可能

小结

第三章 颠覆宏大叙事:博尔赫斯对历史的披露

一、历史不应该是“几个隐喻的不同调子”

二、历史叙事视角的主观性

三、历史叙事的多元性

小结

第四章 彰显无意义:米兰·昆德拉对历史的书写

一、作为存在情境的历史

二、过去时间的丧失

三、历史的现时呈现

小结

第五章 结语:后现代小说历史意识书写的文化诉求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人们对后现代文学的批评之一是其非历史性,后现代小说也不例外。事实上,在后现代极具质疑性的批判视域下,历史被认为是一种基于社会话语实践的产物,以文本形式被认知的历史或浅或深都会打上了人为“建构”的印记,于是传统观念中“真实”“整一”“进步”的历史遭到了质疑和颠覆。所以关于后现代“非历史性”的评价是有失偏颇的,真正淡出后现代主义的不是历史本身,而是传统“宏大历史叙事”,以及追求“同一”、“中心”、“目的”的惯用思维。
  在后现代这种历史思潮氤氲下的后现代小说无疑继承和发展了这样的历史意识,它通过将历史“语言化”和“文本化”来消除自身与历史的明确界限,并以此质疑历史的单一性、客观性、真实性。这种质疑的目的不是要对历史进行全盘否定,它所要做的是在把历史问题化的过程中来窥探历史形成的社会语境,以及历史书写中的权利和操纵机制。不过,后现代小说在颠覆传统历史叙事体系的同时,也间接将一切意义内涵从历史中剥离了出来,夷平了历史的深度,从而呈现出一种因缺乏传统积淀性与连续性而不得不对“现时”和“当下”的时间感受进行强化的状态。据此,本文结合卡尔维诺对历史真实的质疑、博尔赫斯对历史线性叙事的颠覆、米兰·昆德拉对历史无意义的书写三个维度来阐释后现代小说中常见的历史意识。旨在在对三位作家具体小说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窥见出后现代小说对历史虚构性、多元性、平面性的彰显,并以此为契机对后现代历史文化做出有限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