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大珠三角旅游经济实证分析
【6h】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大珠三角旅游经济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研究内容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现状

1.3.2国内研究现状

1.4传统研究方法与理论

1.5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1.5.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1.5.2 Moran 散点图分析

1.5.3空间权重的类型与选择

1.5.4横截面数据空间线性模型的通用形式

1.5.5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的理论介绍

1.5.6模型的判断准则

2大珠三角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1区域整体发展现状

2.1.1自然地理状况

2.1.2社会经济状况

2.2大珠三角旅游经济发展状况

2.3 大珠三角各地区旅游收入的分析

2.3.1各地区旅游总收入分析

2.3.2各地区旅游外汇收入分析

3大珠三角旅游经济空间异质性实证分析

3.1 各地区旅游经济的极差和标准差分析

3.2各地区旅游经济的泰尔指数分析

3.2.1各地区内旅游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

3.2.2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

3.2.3大珠三角区域各地区间的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泰尔指数

3.3大珠三角各区域旅游收入的空间分布情况

3.3.1各区域旅游总收入的空间分布情况

3.3.2各区域旅游外汇收入的空间分布情况

3.4 大珠三角旅游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检验

3.4.1 大珠三角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

3.4.2 大珠三角广东省九个地区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

3.4.3 大珠三角旅游经济局部空间散点图分析

3.4.4 广东省内九个区域的旅游经济散点图分析

3.5 大珠三角旅游经济的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

3.5.1 空间滞后模型的结果与分析

3.5.2 空间误差模型的结果与分析

3.5.3 两种空间计量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4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4.1主要结论

4.2政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2年大珠三角发展成为全球第四大的经济体系,超越了日本、法国或韩国,大珠三角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十二五”期间,广东省非常重视省内各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大珠三角包含了广东省九个地区、香港和澳门这两个旅游业发展前列的地区,本文选取“十二五”期间即2010年至2014年这段期间,大珠三角旅游业收入情况的横截面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上分析大珠三角内各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联系和差异。从时间上主要是采取较传统的分析方法例如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对大珠三角的旅游经济总收入这一指标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这段期间大珠三角各个地区之间旅游收入的差异程度;从空间的角度上,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首先是对大珠三角的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和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进行空间全局自相关和Moran散点图的分析与检验。然后根据空间自相关的检验的结果,之后是建立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的回归,研究显示,大珠三角旅游经济整体上呈现出负的空间相关性,空间相关系数为-0.227,入境游客数、宾馆酒店个数、住宿餐饮业从业人数这三个解释变量对旅游业收入有着较明显的正向的影响,而 GDP的增长率、第三产业占 GDP比重这两个指标对大珠三角旅游收入有着非常显著的负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前面分析的结果来提出对大珠三角旅游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