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境危机传播中的空间关系建构——以雾霾危机为例
【6h】

环境危机传播中的空间关系建构——以雾霾危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问题的提出

1.4研究对象

1.5研究方法

1.6抽样平台

1.7研究工具

2文献综述

2.1环境传播简介

2.2社会网络分析

2.3社会网络分析基本概念

3环境危机传播中的媒介地理形象再构建

3.1环境危机传播的空间视角的可能性

3.2传统网络环境新闻传播中的地理再建构

3.3传统网络媒体中的地理再建构

3.4自媒体平台环境危机传播中的地理形象建构

4雾霾危机传播中的“地理——事件”结构

4.1传统网络媒体中的地理结构

4.2自媒体平台中的“危机——事件”网络结构

4.3 雾霾危机传播的两层结构

5结论

6研究缺陷与不足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环境问题凸显,空气污染问题尤为瞩目。互联网上,以空气污染、雾霾为主题的环境危机传播内容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就雾霾危机传播而言,它和其他环境危机相比具备着较多的特殊性,如危机传播中的责任主体缺位,雾霾危机的危害大、传播范围广、持续时间极长,但并未形成公众对此的严重抗议,甚至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这种特殊性使得雾霾危机传播的研究,可以从传统的组织视角的危机传播理论中跳出,从而进入对环境危机传播的空间视角研究。
  在雾霾环境危机,虽然危害巨大、持续时间极长、范围极广,但并未引起公众的对某一确定的组织的集体抗议。雾霾环境危机反而对地区形象、国家形象、和社会发展形象的伤害远远大于对政府和商业组织的形象的伤害,这是在诸多类型的环境危机传播中较为罕见的。通过本文的研究,本文发现了,雾霾环境危机的传播结构导致了这种情况:雾霾危机的传播结构,以多层次的地理形象和空间关系为基础,危机和政府、商业组织等机构主体在传播网络结构中距离十分远,网络结构主要通过“北京”,加上“城市”、“国家”等概念,作为中介,这种多层次的传播结构使得雾霾危机的危害被这些中介概念的传递作用稀释了,因此雾霾危机传播中,政府和商业组织的形象受损并不大,但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雾霾危机伤害与社会反馈之间的难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